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学习材料----浅谈低年级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张小红)
发布时间:2014-01-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浅谈低年级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代数学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让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而且要重视开发智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能力是以概括为基础,将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所组成开放性动态系统的结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结构的核心,它包括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过程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发展过程,而作为教师,应该重视这一发展过程。本文就低年级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激情引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是人发展某种智力的契机,是学生探索、发现自己智慧的钥匙。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信息窗2时,我创设了一个丽丽去商店买文体用品的情境。在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到讲台前参与购物,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通过认币、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学生自然地学会了使用人民币,在购物活动中体会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感受灵活思维和与人合作成功的快乐。

    可见,只要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能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自然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思维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2、激发学生的思维情趣。

    激发数学思维情趣,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认识探究未知,获得探究、发现、成功的乐趣。

    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情趣引向实际的生活,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理解未知领域里的数学问题。借助学生熟悉生活时间情境,通过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以及格子,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看几时、几时半的时间,通过对钟表的认识,使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再应用于生活,并在生活中继续探索。

    思维的情趣与生活结合,无形的变为有形的,抽象的变为具体的,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获得“已知”,到生活中解决“未知”,学生的思维情趣中就有了“发现”的快乐,“成功”的满足,“追求”的倾向。

二、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低年级教学是基础教学,根据教材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1、鼓励学生多说,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数学既是科学的语言,也是日常生活的语言,数学语言是以精确、简约、抽象为特点。它可以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将问题中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由于低年级学生语汇贫乏,表达能力不高,所以,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生活语言转化到数学语言上,鼓励他们多说,通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思维。

 (1)看图说话的能力。青教版教材每个新授内容,都会有幅情境图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看图后能说出几句比较简单的话。如:在青教版一年级上册《海底世界》中,我让学生看图数一数,然后用1、2、3……说一句话,通过说,为学习10以内的数作准备。在教学口算题时,要求学生叙述计算过程,结合应用,引导学生说一段逻辑性强的话,如“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等。

 (2)看图编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看图——思考——理解——口头表达”这一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青教版一年级《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1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图上小猴的数量和图与图之间的变化,提出数学问题,再由学生亲自提问其他同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强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多动手,为发展思维提供支柱。

    低年级儿童乐于模仿,什么都喜欢动手试试。因此,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投其所好”,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学生在动中学,就能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学习起来就得心应手。

(1)充分利用学具辅助教学。在教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学生通过用学具小棒拼一拼、摆一摆、分一分等进行动手操作,在比较中找出规律,最后归纳。再如学习一年级《11-20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计算器中拨出老师所提出的数字,通过具体的实际动手操作理解十位与个位的不同和意义。

(2)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如青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小储钱罐—购物》一课的教学中,我当售货员,学生做顾客,师生一起玩去商场购物的游戏,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手势思维。利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手段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积极的思维。以6的组成为例,加手势来叙述6以内的组成效果就很好,如5和1组成6就用伸出左手的5指表示5,右手的食指表示1,合在一起表示组成6,分开来就表示6可以分成5和1,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学生通过拼、摆、分,使所学知识能内化为结构,起到转化和加速作用。如7的组成教学,就可让学生取出7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可以有几种分法,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几种分法有什么规律,最后归纳出7的组成,这样为加减教学打好了基础。

     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柱,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动手操作,使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事物,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

3、鼓励学生多观察,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观察是思维的眼睛,学生通过观察获得表象,又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异同,使学生考虑问题时能有条不紊,按照一定的顺序,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进而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规律,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1)教给学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近后远等。如教学一年级《图形与位置》一课,让学生观察课室里有什么。那我可以指导学生先观察课室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左右又各有什么,还有上下等等。让学生有条理,有顺序地把课室里的物体说出来。再如教学《分类》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哪些物体是同一类的,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还有哪些物体是不同种类的,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对知识的获得会更加容易,同时也在无形中促进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2)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源于现实也用于现实,数学教学的大众化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力和可以用数学解决的其他问题。如:家里来了客人,在吃饭时应该拿几只碗?筷子又应该拿多少只?学生通过对平时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自然就能把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掘出来并通过思考来解决,这一思考的过程本身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放性的作业,它的解决方式自然也带有一定的灵活性,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主思考、自由发挥,潜能也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又可以了解自己班上每一个同学的发展水平。如:在教学观察课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之后,就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里的房间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还有其他的数一数家里的各种物体(如杯子、椅子等)的数量是多少等等,这些作业最有价值的就是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低年级是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思维是今后思维发展的奠基石,正所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教育在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地设计好每一个步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