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06-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敏

今天我执教了《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整节课下来,我作了如下反思:

一个亮点:我感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的较好,特别是学生对大作家萧伯纳这一人物的认识还不错。从开始上课时提到萧伯纳,大家对他的认识仅停留在知道他的名字这一层面上,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介绍资料了解到他的巨大成就,接着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解读,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萧伯纳善于反思严于律己谦虚的品质,还领略到他宽广的胸怀。通过学习,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逐渐丰满起来,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点不足:导学案设计不够规范。

由于课前发现学生对预习课文的要求并不明确,所以本课我主要是课上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自认为是比较扎实的。因此导学案前就没有明确将学生预习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导致孩子们在展示交流预习情况时有些盲目。还有,我认为要突破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深入感悟文中人物形象,要学生说出对萧伯纳说“她是我的老师”这句话的理解,前面就需要作一些铺垫,如“反复读课文2——4自然段,真正把握两个人物说话的不同口气。”“能说出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后为什么为之一震?他又有何感触?”所以设计导学案时,我把这些分列开来,以便学生更好地思考,可是这些设计又让导学案显得有些繁琐。

一个困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从去年不会站上讲台开口,到现在敢于走上讲台说出自己的学习成果,我认为已经有着很大的进步。但如果要求学生必须上台将某个问题分析透彻,并教给台下的学生,未免要求有些过高了些。所以对于文中萧伯纳说话时到底是什么语气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还有,为了避免每个展示点衔接不上的情况,所以课上我又说了不少有便于学生思维连接的话语。综合起来,让人感觉教师说的多了些。对这个问题,我反思还是要根据学情去决定,不能一概说老师说的多或少。

努力方向:

1.认真备好每一次的导学案,预习部分有明确的提示或有填空式的引领,这样让学生的预习交流更加明朗。对于一些较大的问题,学生思维跨度较大的部分,我们可以在问题后添加“温馨提示”部分,在中间引导思考的方法,如反复去读某个段落,寻找描写什么的词语,对比朗读,补充想象内容等等方法。

2.学生的能力需要在老师的一步步放手中提高,所以以后要加大放手力度。第一在学生的发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少一些形式的约束;第二继续加大表扬力度,以此推动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展示、评价、发言、补充,让他们更加自信,感受学习的乐趣;

第三课上多一些生教生的机会,少一些对学生的不放心,多肯定,多鼓励。

3.加强对课改理念的学习,加强与同组老师的教研,不断提高研究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