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法·守法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2.利用一些典型案例,了解有关的法律知识。
3.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做社会主义合法公民。
活动过程:
一、导课
老师谈话:同学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才能井然有序。那么,在我们身边的同龄人,他们做得怎么样?
二、警钟响起
1.阅读联合国禁毒和预防犯罪办公室提供的一份资料。
2.看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三、身边的法律
1.分析案例1,谈谈自己的看法。
依据有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认为其父母负有一定的主要责任。父母有义务抚养他们的儿子。在离异的情况下,孩子无人管教是不应该的。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里的规定,孩子要送至司法机关收容教养。
2.分析案例2及其危害。
探究其违法的原因:从小养成坏习惯。
3.补充案例3:不久前,某地一个小学生在网吧玩游戏时遭到3个辍学少年的殴打,被抢走50多元钱。事情被老师知道了,老师领着他到派出所报案,同时也严肃批评了他去网吧的行为。
⑴分析案例及其危害。
⑵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小结:
学习法律,自我保护。制定法律,就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所以,权利受到侵害的同学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孩子参与活动,要在活动成长,教师要精心为孩子搭建展示成果的舞台。他们在家中搜集资料,走进社会去调查,业余时间暗中观察,制作剪贴本,拍摄校园环境卫生乃至自编字演节目向师生汇报成果……孩子们都是全程参与,这时我们要适时给孩子提供机会,给孩子一些有效的点拨,引导孩子顺利地开展活动。这样,孩子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更强,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都能在活动中更好地得到提升,孩子在活动中也会有实质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