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06-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黄芳

 

《翻越远方的大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新选进的,刘翔可以说是这几年我国有名的、有影响力的著名运动员。他的成长道路可以让人看到不断进取、进取、再进取的精神。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学生很容易能抓住时间这条线索来理解课文内容。较晚这篇课文,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课外积累。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刘翔和约翰逊的资料信息,教学伊始先让学生汇报积累的情况,教师再提供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补充,让学生再充分理解。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把已知的知识运用到学习中。为什么刘翔把约翰逊当成“大山”?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同时领悟到成功离不开自信与坚持的道理。
二、导读达标,培养语感。
教学课文第二部分“站在山脚下”时,我采用默读、指名读方式,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体会刘翔进步的不仅仅是跨栏成绩,还有历经失败不断累积的自信。教学第三部分“翻越了大山”时,我采用男女生分读、教师范读、全班学生齐读多种形式,充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刘翔成功翻越大山时高兴、激动之情。同时联系前文,理解课题中的大山不仅指阿兰.约翰逊,还指的是刘翔迈向成功路上的一切困难。正因为刘翔坚持不懈地努力,他才成功超越了梦想。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得到突破。
三、读写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证明,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行之有效且不可替代的途径。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课堂上,我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读写训练题——刘翔能超过约翰逊,这与他坚持不懈的训练分不开,可是课文中没有对如何训练做介绍。因此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启发学生想象刘翔是怎样艰苦训练的,出示几幅图片,使学生把想象与表达结合起来。在表达中,反映出学生对刘翔不畏艰难、坚持训练的品质已经感悟到了。
四、阅读推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课标》指出,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课文讲述刘翔如何一步步获得成功,这与他认定目标、永不放弃、自信坚持分不开。像这样的人物、这方面的故事还有很多,以前读过一篇短文——《登山人》,短文就属于这种类型。课后,学生大多读了短文,了解了三个登山人不同的做法、想法,明白了要向第三个登山人学习。这样,就使学生从中再次受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品质的教育。还推荐学生阅读《我是刘翔》、《微笑着承受一切》等作品,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五、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
课前我下载了歌曲《真心英雄》,在教学最后一部分“翻越大山”时相机播放,有利于学生体会成功总在风雨后,烘托了课堂气氛,再一次将课堂推向一个高潮,师生配乐朗读,此时的学生已不再是学生,教师也不再是教师,全都成为了观众,体验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一节课下来,总有让人感到不满意的地方。
一、在讲述翻越大山过程的时候,出示各个时间段,没有按照时间顺序,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这是一个过程和过程的艰难性。
二、在引导学生想象刘翔怎样艰苦训练前,如果播放有关刘翔训练的视频,让学生耳濡目染。这样,学生在读写训练环节就都有内容可表达了。
三、导读达标环节中,对学生朗读不到位的地方应该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而不应该浅尝辄止,对学生朗读不到位的地方指导不够。
四、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并未展现在黑板上,没有能帮助到学生更好的体会翻越大山的过程和艰难性。
五、小组合作的内容偏简单,没有真正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作用,考虑欠佳。
六、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对于关键词意义的理解和渗透太少,在标点、词语等细节上把握不够,没有落实到读书之中。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从中有所收获,也有所启发。我想,只要坚持不懈地用心去思考,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精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将会有提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