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比赛参赛对象年龄上限35周岁,我超龄了一点,项目申报填的是我以前的学生王力俊,有梦想、有能力、会实干、正在努力积累经验,他今天在刘国钧职教中心参加考试,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述一下我们的项目。
我本人是一名小学科学老师,书教的还不错,06年的时候获得了省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专业上过得去,但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光有专业能力是不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需要被看见被理解才能被转化,07年以后我开始强化研究学生心理以及家庭系统动力,目前基本能够应对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问题,但这对于学生整体的发展来说仍然是不够的。创业大赛前期,在运河五号的沙龙上,我不敢向大家介绍我的工作在小学教科学,我的短板是我完全没有社会创业经验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体验。老师自身的瓶颈和视野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我们中小学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社会经验,与现实需求脱节,学校毕业出来就围着书本教书,我们了解学生,了解书本教材,我们会照本宣科,这个“本”在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今天还是比较陈旧和固化的,为了方便量化比较、筛选,还用标准化考试来强化着,在体制里很难撼动。
另外大赛公号上说本次比赛有个现象很多项目偏向志愿服务类活动,这也是与我们教育 体系有相关性。学校教育除了部分专业选修经济金融学的,从小学开始一般都是弱化甚至打压学生自发的“经济行为”,更没有系统的倡导和教育,偏向志愿服务类的现象就是来源于这样的现实。我们教育的链条与社会现实、经济行为是脱节的,我是体制内的老师,我的孩子也在体制内成长,身在其中确实有痛点,但我相信痛点就是转机,责任和使命是同在的。但我话也不能说的太满,因为我个人力量有限,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天我在这里借公益创业大赛这个平台来陈述一下我的想法。
我的想法是,把城市河道修复团队向公众推广,传递他们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获得相应成果的学习、研究过程,公众出一定的费用购买他们的经验,同时获得政府关注和商业支持,我期望他们的技术能落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