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合适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张海燕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确定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得以开展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步。选题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两种不正确倾向:一是选题太小,比如,有的组确立的主题是“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个问题查查百科就能知道,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改成“兔子的特点”或者“兔子与城里人”,可研究的范围就大一些。二是选题太大、太远,有的组选的题是“动画片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涵盖面太广。
所以,在确定主题时,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有效手段进行指导。
一、与各学科有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课程完全割裂开来。我认为可以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运用、综合和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其实语文课本上几乎每课都有可拓展的课题,记忆中长城运河金字塔,爱因斯坦、海伦凯勒、司马迁的《史记》都曾引导学生设题研究过。还比如吴英、刘婷她们曾经以“把自己的作文编成一本作文集”为题开展过活动,通过让学生收集、挑选、整理以往的习作,提作文名称,设计封面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不仅语文学科可以结合,其他学科也可以的。如一位低年级的老师引导小朋友学习了三角形以后,老师让他们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并且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小朋友果然不负老师的栽培,有的拼出了水杉树,说:“绿化我的校园!”有的拼出了两座连接的大山,说:“青山不断,绿水长流!”还有的拼出了一只小帆船,说:“我要做一个勇敢的水手。”……他们用自己的小手创造了美好的形象,又用美熏陶了自己的心灵。这是最好的美育,又是最好的德育。
二、与生活环境有机结合。如我以前的学校在马路旁边,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强烈,一天中午,我带同学们一起在马路边进行了一项统计,每十分钟有多少车辆经过学校门口,看到统计的数字,很多学生都有些惊讶,后来我还带着他们在早晨7点半和放学4点到4点半时候也统计了,拿者这些统计的数字我们回到课堂思考讨论,由此产生了“交通安全知多少“这个主题。我记得通过这次活动下来,学生大都认识了常用的交通标记,当时还给全校同学写了把安全常记心的倡议书。我还曾经以”袋装食品的利与弊“引导学生开展过活动,开展这个活动之前是看到很多同学吃零食现象严重,不注意卫生。学生对身边的问题兴趣特别强烈,他们到超市识标签,不懂的时候请教超市营业员,怎样识别保质期,有一组同学研究的营养成分。
三、与传统节假日有机结合,一年四季中,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此外还有“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三八”妇女节,布置同学们回家当一天的家,体验母亲的辛劳,并且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妇女节的由来。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见闻,进一步激起孩子们对妇女,对母亲的尊重、敬爱。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日,可让学生睁大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感受春的气息,触摸春节的脉搏。可以“春节的脚步”为主题,开展一系列与春节有关的活动,如:了解民间春节的习俗,查找春节的由来,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等。
二、活动主题的确立可采用几个形式。
1、利用问卷。教师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确立课题。如:一些学生在问卷中写到对树叶感兴趣,想了解为什么大多数树叶到秋天会枯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秋天的树叶”为主题进行探究。
2、社会调查。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一些自己不清楚或认为不好的社会现象及问题,也可以进行研究。比如四年级的几个学生常常看见路边卖盒饭的小贩使用一次性饭盒盛饭装菜,于是他们以“社区内的白色污染”为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
现在我们身边具有外国风情的餐饮很多,带领学生以“洋快餐到底能走多远”展开调查研究也挺有意思。
3、创设情境。有时,教师需要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受到点拔,随之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如:我以前的一个同事,他们班级学生近视眼挺严重的。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这位教师就创设了一个情境,她戴了一副眼镜走进教室(平时她都是戴隐形眼镜的),学生们马上就感觉到了她的变化。“老师,你怎么戴眼镜了?”这们教师说:“我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得了近视眼,所以只能戴眼镜了。”学生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我平时也不注意用眼卫生,看来我要好好保护眼睛了。”有的说:“我发现我们学校有好几个同学也戴眼镜,他们肯定也是近视眼。”有的说:“带了眼镜做事很不方便。”教师马上抓住时机启发说:“同学们,近视眼到底有什么危害呢?怎样才能保护眼睛,你们对眼睛感兴趣,能不能就这些问题去探究一下呢?”这样,“近视眼的发病及防治”课题就形成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要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牛奶总动员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人们的日常饮用营养佳品。牛奶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也较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但是我们班中后很多小朋友对于自己订的牛奶都有不同程度的浪费。以此为主题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到牛奶的营养价值这些问题可以说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二、 活动目标:
1、从交流的现象中产生探究牛奶的兴趣,确立活动主题并生成小课题。
2、让学生明白活动计划的重要性,并能针对小组课题初步制定活动计划。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针对班中喝牛奶的现象展开了讨论并且进行了调查,你们身边的人爱喝牛奶吗?
2、交流讨论
3、听了大家的交流,小朋友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呢?(如喝牛奶是否科学,什么时候喝最有营养等)
4、看来小小的牛奶中藏着很大的学问。老师建议近阶段我们围绕牛奶展开一次研究活动。
(二)、确立主题
1、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的活动用什么名称好呢?
2、根据同学们的提议当场举手表决确定活动主题
3、围绕这个主题,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几方面还可以研究哪些内容呢?
(品种 饮用 营养 用途)
4、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方面内容进行研究。下面请小组长和组员商量一下你们对哪一方面最感兴趣?
5、每个小组确定自己的小课题
(三)、指导活动计划
1、活动的主题有了我们就可以开展活动了。如果现在让小朋友开始活动,你们还有困难吗?(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小组成员怎么集合,到哪里去……)
2、看来在活动前,我们还得考虑周到一些。比如: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你们觉得还有哪些情况我们要事先考虑好?
3、把我们在活动前考虑的内容记录下来,我们称之为活动计划。下面各小组根据你们感兴趣的内容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4、哪组愿意把你们的计划向大家展示一下
(听完了小朋友的交流,你可以翘翘大拇指,当然有温情提示是最欢迎的)
5、老师为了这次活动设计了一份研究计划的框架,请大家来看一看。因为我们要研究牛奶,所以我采用了奶牛的形状,而且完整的计划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6、看了老师的这份活动计划,你们想对自己的小组计划做哪些修改呢?
(四)、活动总结
下次活动请同学们合理修改活动计划,看一看哪个小组的计划最可行,最有特色!
同学们,今天,老师很高兴看到每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来。最后让我们共同畅想综合实践活动那句永远不变的誓言: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获取,学会分享!走进实践空间,体会快乐童年!
(五)、完成评价表格
活动自我评价表
1、你喜欢这节课吗? 1、喜欢 2、一般 3、不喜欢
2、你和同学合作得怎样? 1、很好 2、一般 3、不好
3、你有收获吗? 1、很多 2、一点 3、没有
4、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1、满意 2、一般 3、不满意
(六)活动反思
接到组长交给我的任务后,我首先思考上什么内容好呢?三年级的同学在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上都是属于小档次的。在我为主题发愁的同时班中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扰着我,就是我们班级小朋友每天早晨的牛奶都不能按时发完,及时喝掉。牛奶袋也不能扔到垃圾袋里。两个困扰走到了一起就擦亮了思维的火花。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的背景。
接下来我思考的是围绕牛奶的主题怎么上课呢?在这时我得到了蒋校长和刘晓燕的帮助,她们告诉我综合活动三个要素是必须的,活动、体验、评价。所以在这堂课中我遵循这一原则努力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有所体验,适时进行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
本堂课中我努力体现综合课“只有做了,才有收获。只有经历了,感受才识最深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当然,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不少缺点,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