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9 日,湖塘二实小在四年级 3 班教室开展 “美术教学中培育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校级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字的联想》为主题,由陆玮琦老师执教,全体综合组教师参与研讨。
陆玮琦老师以猜字游戏和汉字演变视频导入,带领学生追溯汉字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的起源历程,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新课讲授环节,陆老师通过 “笔画替换” 和 “夸张变形” 两种设计方法展开教学。在 “笔画替换” 部分,以 “火”“秋”“球” 等字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字义联想,用具体物象替换笔画,如将 “火” 字两点替换为火苗,“秋” 字笔画替换为苹果、枫叶等,让字形更生动、字义更直观。“夸张变形” 环节,通过 “咬”“胖”“瘦” 等字的创意设计,讲解如何根据字形意思对笔画或整体形态进行夸张,如 “胖” 字拉长 “月” 旁竖弯钩表现圆润,“瘦” 字拉细 “疒” 旁竖画突出纤细,还展示了 “蝴蝶”“蟹”“猫头鹰” 等字通过字形夸张变形贴近物体形象的案例。艺术实践环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创意汉字设计,陆老师巡回指导。展示评价时,学生用指定句式分享作品,课堂氛围活跃。
课后研讨中,教师匡唯发言:“陆老师的课堂充满趣味性,通过丰富的图像信息和游戏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图像识读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理解汉字的形与意,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值得借鉴。但在引导学生进行图像识读时,可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术语的运用,帮助学生更规范地表达对图像的理解。”
教研组长祁本国老师说:“本次教研活动紧扣‘培育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主题,陆老师的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范例。他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汉字设计中深入理解图像与文字的关联,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如专业术语的渗透和学生识读深度的引导等方面。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策略,将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美术教学全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此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对在美术教学中培育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学校美术教学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编辑:陆玮琦 拍摄:蒋梦娇 审核:祁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