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五月7日上午,王艳老师的音乐教室里传来阵阵清朗的吟诵声与悠扬的旋律,给大家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诗乐共生"主题课。整节课,学生在诗词意境中感受了音乐之美,于音符跳跃间体悟了传统文化精髓。
课堂伊始,多媒体屏幕徐徐展开视频歌曲《上春山》,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隐藏的诗——《村居》。童声诵读伴着流水般的音韵,瞬间将学生带入春天放风筝的情境。王老师创新采用"五感教学法",引导学生闭目聆听风声、鸟鸣、溪流等自然音效,想象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热闹场景。"我好像闻到了青草香!"学生兴奋地举手分享感受,课堂氛围逐渐升温。
课程核心环节中,教师将《村居》四句诗拆解为四个创作小组。孩子们运用课堂乐器库中的手摇铃、三角铁、沙锤等,分组为诗句设计节奏与旋律。第三组学生巧妙运用铃铛模拟风筝银线颤动之声,赢得全班掌声;第二组则用渐强的鼓点演绎"拂堤杨柳"的摇曳动态。听课的老师们表示:"这种沉浸式创编打破了传统音乐课的边界,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者。"
课堂尾声,师生共同完成《村居》合唱版首演。童声二部演唱唱中穿插着打击乐器伴奏,现代编曲保留古韵又增添灵动。老师们观摩后指出:"这不仅是音乐课,更是文化自信的播种课。我们将继续开发'诗乐同源'系列课程,让经典诗词通过音乐载体真正'活'进孩子们心里。"
(撰稿:朱海燕 摄影:吴晓霖 审核:吴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