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理论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被学习、浅学习、虚学习等现象而提出的崭新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开展数学深度学习呢?3月14日下午,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就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研究,开展“沟通联系、法理融通”计算教学主题教研研讨活动。
一、课堂展示 彰显风采
一年级组罗梦囡老师执教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看似陌生,但计算方法与1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即可以将十位上的数进行相加减,等于几就是几个十,也就是几十。罗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时候,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想一想等不同方法,开拓学生思维,但本质是计数单位相同,从而进行计算。再通过多样的练习,引导孩子优化算法,更好的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三年级的丁文昕老师执教了《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课。丁老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春游情境,从已学的加减混合、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导入,回顾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为新的运算顺序的探索及对比做铺垫。再从购票场景引入,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发现“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内在关联。列出综合算式后,引导学生紧扣问题情境,理解数量关系。例题的学习让学生感悟数量关系与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了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练习环节形式多样,通过对比进一步巩固了运算顺序。
二、以研促教 教研相长
课堂展示结束,两位执教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回顾与反思,将课前思考、课堂呈现以及疑惑与听课老师们进行探讨。庄花男老师和潘万俐老师分别对两节课作专题点评,指出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渗透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新旧勾连,发现数运算的一致性。
三、专家引领 敦促发展
蒋校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两位老师重视算理建构的过程及方法的运用,也提出了更具建设性的建议,情境创设和习题练习可以再放得多些,为孩子的思考学习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随后,蒋校就《计算教学新常态》为题做了一个微讲座,以调查的题例为载体,讲述了计算的本质是推理,举例论证,活学活用,思路多样。为凸显法和理的一致性,要优化计算课堂,从关注知识到培养运算能力,要解决不明“理”却懂“法”的状况。而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则体现在构建一致性系统的核心课中,充分利用数与运算的关系,提高运算能力。
“知而不行等于不知,行而不毅等于不行。”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这次精彩的教研活动,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为老师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虽然未来的道路还是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索实践,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满怀研究的热忱,且行且思,一定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撰稿:周贤 摄影:朱莹 审核:钱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