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苏天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发布时间:2019-04-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一、课前游戏

1、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春景图,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诗句?

【吟诵得不好】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诗,请你美美地吟诵一遍。

【吟诵得好】真好!美美的吟诵带我们进入美美的春景。

①这是苏轼笔下风和日暖的春天

②春色在你的吟诵中悄然生长

③春天充满生机

刚才同学们一起吟诵了三首古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春天的古诗),那我们再来看这幅图,诗中都有儿童——(儿童的),谁来吟一吟。

2、(出示儿童的3张图片)

多么天真聪慧的牧童啊

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

无忧无虑的儿童正在放风筝呢!    

2首:呀,你还能背两首。

3首:你积累得真多。

看,我们可以从诗(板书:诗)的内容出发,根据主题一类一类地学习古诗(板书:类),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出示诗题】

二、品诗题

1、读诗题。请你读。

2、诗题很长,你能读得字字正确,节奏清晰。

3、我们一起读。

4、读了诗题,你想把它归为哪一类?为什么?

一个送字  点出了主要事件,所以我们把它归为送别诗。(板书:送别诗)

5、请你轻轻地再读一下诗题,你还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1)时间:“晓”——你抓住一个晓字,一读就知道诗中的时间,时间是——这是天刚亮的时候

2)地点:净慈寺——你关注到了地点。文人墨客常聚集在这里彻夜长谈,净化心灵。

3)人物:杨万里与林子方——你关注到了人物,老师考考你,那你知道他们的关系吗?

4逐字玩味,发现送别诗的诗题就涵盖了很多信息。你能带着自己的收获读好诗题吗?

三、朗读者

1、学一首古诗,先要学会——读,让我们来当一回朗读者,先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你读得准确,还读出了节奏,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来读题目和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3个字。】

【你把字音读准确了,我们一起来配合着读一读,找一找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我来读题目和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

(师生共读)

我们交换读一读。

现在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不看诗题,只读诗句,你想把它归类为哪一类主题的诗?(写景的诗)

3、写景的诗,那是因为你看到了哪个季节的景色呢?

读读诗句,把你看到的夏天美景用自己的话跟你的同桌先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

4、①:无穷碧:

预设一:(荷叶很广阔、很多)西湖的荷叶真多呀,挨挨挤挤,就像你说的( ),这就是诗中的(接天莲叶)。请你读出来吧。

(生用《荷花》中的句子来描写景象)你还能结合我们三年级学过的课文《荷花》来表达你的感受,这可真是学以致用呀。你能读好这句诗吗?

预设二:(荷叶特别绿)你还关注到荷叶特别的色彩,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这绿,(绿的程度)绿得发亮,绿得浓郁——

(绿的范围)绿得无边无际——

这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读出这绿意盎然。

②别样红:

谁再来交流,我一下子被你描绘的荷花吸引了。

预设一:(荷花在阳光的映衬下红得很特别)你想象了荷花明丽的颜色,你能读出这明艳的感觉吗?

预设二:(荷花姿态各异)你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

5、红花与绿叶相衬,多么美的画面。就让我们用朗读描绘吧。

6、这首诗从题目看,是一首送别诗,从正文看,又是一首写夏天景色的诗。让我们不由要问,夏天的景和送别有什么关系呢?学古诗,还要知人论世,联系背景。

7、【创作背景】你知道吗?林子方中了进士后,曾担任皇帝的秘书。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也是好友,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初露头角的林子方却被调离皇帝身边,远赴千里之外的福州任职。于是,杨万里写下了这首送别诗。读。

8、【创作情境】(1)在这大好时节,他们二人伫立在西子湖畔旁,不忍触动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意。但有些话,杨万里不得不说。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林子方啊,你听懂朋友的心意了吗?其实他想对你说(不要远离皇帝身边,这样会错失许多机会)

3)林子方听懂了朋友的心意,但他对未来仍充满向往,杨万里不得不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9、题目是送别,诗句却句句写景,你知道原因了吗?……这景色和送别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10、一切景语皆情语,原来他就是想借这西湖荷花,让林子方留下,这样表达挽留之情的送别就叫做挽别。就让我们再次用朗读把这情融入这景中吧。

 

四、创编者

1、刚才,我们通过品读诗歌画面,还原创作情境,感悟送别之情,学习了这首诗,现在你能做一名创编者吗?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分别的情境写一写吧。

2、西湖的六月,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朵朵荷花分外明艳,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杨万里,_______

①你一言我一语,对话之间情深义厚。

②这哪里是在赏景,这分明是在藏情啊。

③你用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把他的心里话都说了出来。

4、读一首送别诗,能读到一份画面,更能读出一份深情,就让我们再读一读,感受离别时诗人的心境吧。(齐读)

四、思辨者

1、这节课我们按照“品诗题,想诗境,悟诗情的”【出示思维导图相应的列】思路学习了这首送别诗。握了学习送别诗的方法,

送别诗在唐宋时期尤为盛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送别文化。

下面,请你们读一读学习单上的三首送别诗,用上我们今天学习的思路,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找一找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2、交流

1)指名读3首送别诗。

2)这三首诗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①体裁都是七言绝句——你关注到了诗的形式。

②都送别的自己的好友——其实送别诗不仅可以写友人之别,还有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同事之别。

③都写到景,都是借景抒情——第一首诗写的景是西湖荷花,第二首写的景是渭城柳色,第三首写的景是长江孤帆。(出示板贴)古人常用这些景来抒发送别之情,不同的景,表达的情是不是也不同呢?待会儿我们再交流,还有哪些相同的送别文化吗?

3)对比这三首送别诗,你还感受到哪些不同之处?

①情感的不同——(第一首的送别情感是一种挽留,我从课前预习中知道,诗人杨万里并不希望林子方离开,所以想让他留下)你能读出这份挽留吗?

(第二首诗读起来是有些不舍)除了不舍,在这样的氛围中还有一丝——(伤感,伤心),你来当一回王维的代言人,读出这份伤感。如果说挽留的送别叫挽别,那这样伤感的送别叫做——伤别(板书)

(第三首诗是依依不舍)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别中哪个词语能够概括这份情感(永世不绝),这是形容他们的友谊,除了依依不舍,还有依依——(惜别)。老师请你读好它。

同样是送别,但这情感却各不相同,都令人感慨。

②方式不同——(赏景、折柳、饮酒、注目)

折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与“留”谐音,表达依依不舍。

饮酒——饮酒送别流行于唐朝。一杯酒里藏着无限深情。

后来,唐人还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比如李白的赠汪伦里——引读,用歌声来表达分别的情感。

多种多样的送别方式都承载着一份深情。

③地点不同——地点也记录着古人的送别,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长亭、南浦,都是古人送别时的地点。

5、总结:道不完的离愁,诉不尽的别意,就让我们一起吟一吟,诵一诵,感受诗人不同的情感。(配乐朗读)

六月的西湖,杨万里面对友人的升迁,心中纵然有再多不舍,也只能将挽留的情谊藏进这文字里,读——

渭城,朦胧的细雨浸润了这青青的柳色,面对离别,王维把伤感藏进了这杯酒,读——

暮春三月,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望着友人乘坐的小船渐行渐远,李白吟诵起这依依惜别的诗句,读——

五、总结

1、今天,我们沉浸在送别诗中,吟之,诵之,品之。送别,不仅仅局限于今天的课堂。

我们还领悟过深情谢别(指名读,开火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还见证过豪迈壮别,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我们还怀念过豁达阔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离愁别绪是古代文人吟咏的永恒的主题,送别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张锃亮的名片。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江淹的《别赋》,找一找更多的送别诗,读一读,品一品,诵一诵,相信你们会对古代的送别有更多的发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