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周二上午第三节课,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齐聚二(10)班,共同聆听黄怡芸老师执教的《狐狸分奶酪》。
《狐狸分奶酪》是一篇童话故事,本文讲述了熊兄弟得到奶酪之后,狐狸趁他们拌嘴时故意把奶酪分不均匀,结果自己吃掉了整块奶酪的故事。文章告诉读者,朋友之间若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一、抓住课题,激起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黄老师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通过图片导入,激起学生兴趣,一块诱人的奶酪将学生的思绪拉入课堂,引出课题。针对课题再次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样的问题?同一个课题,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思考,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二、认字学词,扎实有效
识字教学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黄老师抓住课题,随着课题顺势指导了本课要写的生字“奶”,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写字教学顺序。识字教学通过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乐学”中掌握了知识。针对低段孩子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检查认读的同时,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掌握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动作、字谜识字法,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复习巩固了生字,最后带入课文。各种形式的巧妙运用,将枯燥的生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学起来也是兴趣盎然,课堂上学生反应热烈。黄老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概况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
三、读好长句,扫除障碍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本文不仅篇幅较长,而且长句略多。本文语言生动有趣,既要要求学生读得流畅,又要合理把握对话时要有的语气与情感,长句就成为了孩子们朗读上困难的“一座大山”。要扫清这个障碍,则需要老师在平时对学生们加强指导,加强练习,指导学生准确地断句,才更容易把握文章要求的展现情感。黄老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处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课后,大家一致认为黄老师的这堂课目标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乐中学,值得大家学习。二年级语文教研组也将延续常规教研课活动,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天天向上!
(撰稿:陈静仪 摄影:袁苏萍 审核:庄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