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吐露着初夏的芬芳。钱宁宁老师为大家执教了《沙漠中的绿洲》第一课时。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访问记,在教学中,钱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具有亲和力。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互动。从“访问记”的“看到”“听到”“问到”“想到”这一角度进行教学价值的挖掘,不仅教学生从读懂这一篇文章走向教学生读懂这一类文章,还教学生从读懂这一篇走向教学生发现这一点。针对访问类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描述性地写,并与文本简要的介绍性语言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质朴的语言中藏着访问类文章写作的要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访问要求真、求实。
借助图片对比,走近文本。钱老师充分利用图片这一形象工具,通过沙漠和绿洲的对比,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阿联酋环境的变化之大,引发思考的欲望。
依托重点词句,解读文本。以“找出描写阿联酋人民改造沙漠环境的句子”这个问题铺设平台,找出相关动词,既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感受到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又在这种品析中构建了自己对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认识,产生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可谓一举多得。
此次教研组活动,给青年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开拓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撰稿:羊水娴 摄影:蒋维玲 审核:朱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