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研活动>>文章内容
跟着寓言故事一起领略汉字文化的魅力
发布时间:2019-04-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罗毓琪

今天一堂课,我们开启了新的一个单元篇章,开始学习寓言故事。《亡羊补牢》这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则寓言时,牟老师采取的教学思路是:一、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忆学过那些寓言故事,然后教师小结:寓言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如“亡”“牢”什么意思?“亡羊补牢”什么意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寓言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出示自学提示。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效果。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抓住街坊是如何劝养羊人的?他是如何反应的?”“第二次丢羊时,他又有什么反应,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这几个问题展开,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二(3)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还要学着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撰稿:牟丹 摄影:罗毓琪 审核:张彩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