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四年级语文组齐聚四(9)班,一同欣赏了臧静老师带来的新课《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臧静老师的文体意识很强,她精准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并由关注教学内容转向关注言语表达。
在教学中,臧老师将自己对剧本教学的解读深入浅出地转化为教学内容,而且将此教学内容又有效地转化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板块二中,臧老师首先让学生品读剧本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形象,然后尝试着表演。学生在有趣的表演活动中,会对课文的语言、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揣摩、内化、重组、建构,而后以外显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一言语实践中不着痕迹地得到了训练与提升。剧本蕴含的语文知识就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听说读演的语文能力。
剧本还有一个重要的语文教学价值就是仿写剧本,教师在教学最后,让学生根据课文《三顾茅庐》创作剧本,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的转化。这也是我们学习语文、学习语言的终极发展目标——运用语言,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薛法根老师说,教师要有效地挖掘文本的价值。而文本的价值一是课文本身蕴含的价值,二就是在文本语言背后蕴含的语文教学价值。组内老师在点评时均提到,臧老师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还让学生在剧本的阅读中感悟其本身的思想情感,更是在引领学生的精神不断地生长。
(撰稿/摄影:钱宁宁 审核: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