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课是数学课堂教学常见的课型之一,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是值得我们数学老师认真思考,探讨的。3月11日课题组按计划开展了概念教学课堂研究,本次活动由高凤娟与常燕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数数和数的组成》、《因数与倍数》这两堂概念课。
两位老师在新概念的引入上,都坚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数数从摆小棒开始,一根一根数到十根十根数,引入了几十几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数,从根本上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数的组成的概念;倍数与因数从用12个正方形摆不同的长方形,得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从而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两堂课对概念的引入,教师应通过一定数量的感性材料来引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同时,两节课都不失时机地扩展延伸概念的含义。二十九添一是三十,三十九添一是四十,四十九添一是五十……,一直到九十九添一是一百,对几十几概念进一步的延伸;因数与倍数中常老师通过对一组数的因数与倍数的观察,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新知教学中,两堂课都注重学生的探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思维。《因数与倍数》这节课中,找一个数的倍数,都有比较好的方法。如何通过学生的探究找到方法,成了教学的亮点。如“找36的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课的重点。应该说,找出36的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有序找出36的因数。教学中,常老师先让学生自己找36的因数,然后让学生想想是怎样找的,有些学生有重复或遗漏现象,这里常燕老师引导学生从小到大一对一对写,只有有序的书写,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这两堂课的教学,让我们明确了概念教学只要在思想上对数学概念教学有足够的重视,明确概念教学的目的要求,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应用分析比较,加强练习,揭示概念的内涵,把握好概念的外延,概念教学将大大加强,从而促进学生的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撰稿:钱燕春 审核:颜亚娟 摄影:钱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