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慢慢”善待拖延症
发布时间:2018-10-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慢慢”善待拖延症

——以传统“慢文化”妥善处理课堂中部分学生表现拖沓的问题

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  臧静

【摘要】拖延症是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结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要把计划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不仅在人群中是普遍现象,严重的拖延症还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而我们不用对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的“拖延症”大惊小怪,用心做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做的、该做的,不要让孩子的拖延转成焦虑、自责,等待他自己更快的成熟,当他的心理结构面对周围环境由应激反应转为积极应对的时候,那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关键词】拖延症  善待    传统文化

医学解释:拖延症是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结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要把计划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不仅在人群中是普遍现象,严重的拖延症还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拖延症不是懒,而是明知要干,但是就是没有办法让自己开始干,或是做得很慢,且越做越慢,这种现象落在受教育阶段的孩子身上则更需要关注并妥善处理。

《论语  子路》中有言“欲速则不达”,不如换一种角度,以中华传统中的“慢文化”来作为思考切入点,处理课堂中部分学生表现拖沓的问题。

  1. “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将单调的个体行动转为智慧的群体行动。

    拖延症有一个很大的共性,就是当独自一人要完成任务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拖延,而在群体活动下,拖延症便会解消,且解消很大一部分。人是有社群压力的,而这种群体压力会对人的行为构成很大的反制能力。当很多人一起做同一件事时,另外一个心理机制就会启动,就是虚荣心,简单些说,当着大伙儿的面,总不好表现得很懒吧,这种心理会顶着自己一口气将事情迅速、利落地完成好。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中有习字练字的规定,而新课程标准对写字的要求并不算多,“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之前,我按部就班,要求学生在语文课、写字课的规定时间里预习、复习课文里的生字,或在书本上描红,或完成习字册作业,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一到写字练字便无精打采的孩子实在不少,他们貌似“一笔一划”的慢动作里藏着的并不是“一丝不苟”而是漫不经心,不仅字写得难看,还多有写字不记字的毛病。如今,在教五、六年级的孩子时,我尝试着将写字这个个体动作,转为群体动作,在我班的语文课堂,尤其是教授每篇课文第一课时前,开展“说文解字”活动,每堂新课,都有一位同学负责在课文的二会四会生字表里挑选一个生字,从讲解字流变、读音、解释、记字编谜语、形近字口诀、联系课文讲“生字”故事等角度中任选一二来讲解,其他学生则先看生字表,猜负责人讲哪个字,课堂上就描哪个字,写字拖沓的学生则发挥他“一笔一划”的优势,专门准备一张田字格板贴,要求他们在负责人讲解后,示范板书生字。在这三五分钟里,我觉得我们8班孩子能投入到对生字的学习中去,比起单纯的描红练写踏实多了,更难得的是,写字拖沓的孩子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拖拉”转为“认真”,多写一个字,任务不重,在不伤他们自尊心的同时,纠正“写字慢”的问题,就我班实践来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把粗糙的创造任务分解成精细的机械任务。

    学生课堂表现拖拉,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懒,他是对那些就是创造性的任务,他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他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根本达不到的那种水平,所以他就会一直拖着,等着。所以针对这部分孩子遇到的“拖沓苦恼”并不是简单地肢解时间,要求他们注意时间管理,唠叨地催他们“快些做”可以达成我们期望的,有时候尝试着把那些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去完成,才能解决他们的难题,这部分孩子才会比较好完成课堂任务。

    比如说语文课堂里每当做到仿句练习时,总有部分学生迟迟下不去笔,巡视两圈下来,花上三五分钟,他们的书上,练习簿上依旧一片空白,仔细观察,时间拖得越久,他们的眼神越发呈放空状态。

    此时老师们倒是不妨对他们俯下身来耳语,把那些较为粗糙的创造性任务分解成精细的机械性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如把仿写任务替换为寻找原句,画出原句中重复的词和相应或相对的词,仿句大都结构对称、词性相同、词义相对、字数相同或相近,学生因为不会写,才会拖的话,不妨让其停下笔来,找一找,读一读,让仿句结构上的匀称之美,韵律上的节奏感之美,唤醒孩子的语感。既然仿句是对学生语言的理解感受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创造能力的综合考量,我们不妨在源头上把这些目标肢解开,让“慢”的孩子能不浪费太多时间,多少学有所成。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哲学教授约翰.佩里,他研究出了一套对付拖延症的方法,名字叫:结构性拖延法,这解决问题的整个思路,跟一般的拖延症治疗方法不一样,根本理念便是:既然拖延了,那就想办法就在拖延中尽量多做几件有价值的事。以上文中提及的仿句练习为例,如果学生不想写,就换成去读、去找,如果他们还不能用想象创造来完成这一问题,不如让他们再慢慢读读品品语言文字之美,培养语言的理解感受能力。而这就叫结构性的拖延法。

    每当语文考试前,我总会提醒孩子“不要一开始就做题,先翻到最后,先看作文题,看几眼,看懂了,就搁下,然后从开始第一道题开始做。”虽然这个时候,学生在做前面的题,但是因为之前看了作文题,所以作文的构思,已经在大部分孩子的心里开始生长,开始发芽。所以当他们把前面做完,再开始做作文的时候,作文构思便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部分,这是一个节省时间的方法。不管这件事多不想去干,强迫自己先把这件事了解了,然后把它搁下,之后哪怕没有立刻行动起来,但思考的种子本身便在成长,所以一旦觉得,时间来不及,必须要干的时候,便会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它做完。

  3.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线性的核心引领代替掉点状的应激问答。

         用心观察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让你感觉“慢半拍”,他们“接收信息”慢,“思考问题”慢,“应变回答”更慢,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向他们提问,要求他们回答问题了,瞧他们磨磨唧唧站起身,支支吾吾嗯一会,慢慢吞吞说不清,真不由得替他们着急,这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乍看不容易分清,其实分辨方法简单,让他们重复一下之前的问题便一目了然了,这些“应答慢”的孩子并不是没听见问题,却仿佛他们的大脑机制直到你点到他名时才慢慢悠悠地运作起来。

    通过教研组的探讨,和向前辈老师的请教,发现对这样一群“回答慢”的孩子而言,速问速答和连珠问题,他们很难适应,与其而言,提问语速不宜过快,且得用“核心问题”来打磨课堂结构,以“线索之美”来引领他们思考。让他们由应激的点状思考向线型或面状思考转换,而语文课堂的“核心问题”确立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根据文章结构的角度设计“核心问题”,如《记金华的双龙洞》;

    由文章结构来入手,有助于“思考慢”的学生有章可循,较为顺利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培养整体感知文章的阅读能力。

    2、根据文章主题的思想设计“核心问题”,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语文上每一篇课文的选择,都蕴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巧妙匠心,这些埋藏在文章深层的主旨,有待于我们去设计并整合各种阅读问题加以引导点拨,帮助“回答慢”的学生进行理解,以此培养他们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3、根据语言语境的角度设计“核心问题”,如《爱如茉莉》。

    在课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相关问题的设计,便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作品不同的语言风格,赏析、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对“理解慢”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上,我们不用对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的“拖延症”大惊小怪,拖延症是进化历程给我们所有人的一个礼物,是高速的现代社会的目的性形成的一个海市蜃楼,照射出来的一个人们普遍具有的缺陷,但它更是,想把握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必须要去克服的东西。用心做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做的、该做的,不要让孩子的拖延转成焦虑、自责,等待他自己更快的成熟,当他的心理结构面对周围环境由应激反应转为积极应对的时候,那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约翰 佩里 《拖拉一点也无妨》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章林华 《阅读中“主问题”的设计与思考》 语文教学通讯 2007

    3、张俊平 《教师,做个思想者》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