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的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瑞萍

 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

《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的研究课题从201212月开始准备,计划三年完成,至今已有一年多,为更好地开展下阶段的研究工作,确保整个课题在201512月顺利完成结题工作,我们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自我评估。

一、 课题背景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是对数学学科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在现行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中,每一册均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安排了一系列的操作与制作,游戏竞赛,实际测量,观察调查,以及小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教材力图以活动课为阵地,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寓教与乐,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与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才能;用数学的思想熏陶学生,寓教与思,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

现阶段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这一全新领域的教学存在诸多不足:过于依赖课本提供的狭隘内容地方特点的实践活动课程素材开发不足;教法定势于讲授与模仿性操作没有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忽视有效性评价。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落实情况也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一方面,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经验主义的影响,认为这部分教学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即使考核也涉及很少,因此,教学时重视程度势必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课前需要准备的工作比较烦琐,有时受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影响,需要牵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次,由于这一课型趣味性、实践性、操作性强, 教师普遍对调控管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 ,往往感觉到上得很累。在课题立项前后,课题组对我校实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比与分析。通过调查发现,我校数学实践活动现状很不乐观,主要表现课程内容不能全部完成。近51℅的教师只上一部分实践活动课,有20℅的老师干脆不上,认为反正不是考试或考查的内容。

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来改变原有的课堂实践活动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地开发,知识、能力、思维得以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以“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的研究”作为我研究的课题。

二、概念界定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一种新的课程学习内容,它反映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提供了一种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它的重要着眼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它强调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现实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能力,锻炼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本领。

数学实践活动包括1认知性实践。通过操作、观察、练习等行为,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在直接经验的有力支持下完成,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验证和强化所学内容,达到对知识的正确和深刻理解2模拟性实践活动。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及数学小制作,让学生了解各要素间的基本关系,帮助学生在简明、安全的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3社会性实践活动。将实践活动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这类活动一般采用调查班级、家庭人口、商品价格、图书藏有量、银行利率、存款利息、汽车号码编排规律,还有门票问题、节水节电问题、乘车、绿化、包装等问题,到室外测量操场、田地、宅基地面积等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实用价值

1、社会价值。通过这一模式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就学生而言: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增强,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更浓了。

2、教育价值。它的研究显示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活动课课堂教学的一个新走向,对实践活动设计的研究将解决我们面临的教学问题和困惑。课题组的老师开始上研讨课,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师生互动方式单一,合作学习质量不高。另外,将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演绎成“看图说话”或“资料汇报”的例子不在少数,缺乏数学味道的数学实践活动的例子也较多。教师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领域的教学还存在一些共同的困惑,如应当如何有效利用书上的学习内容?如何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段目标等。因此课题组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研究:第一,当前针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版块的教材培训应当更多地以教材内容、教学范例分析为重点,致力于真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认识和教学水平;第二,完善教材及配套资源库的建设,搭建教师资源共享的平台。

 3、办学价值。课程的开发立足于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成为研究的主体,使我校教师对数学活动课进行精心打造,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品位。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极有推广价值。课题组多次以教研沙龙的形式结合磨课、展示课的过程就数学活动课的特点,活动设计的策略在本节课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及成果,在老师中起到了很好的反响。

四、研究内容

(一)梳理知识结构体系根据小学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课题组整理出小学各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发展的目标规定,课题组建立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合理使用教材课题组老师们在课题进行过程中大致梳理了数学实践活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遇到的棘手问题。一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内容难以适合全部的学生。二是有些教学内容教师把握起来比较困难。三是由于缺乏配套资源,老师仅靠讲解,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还是难以真正的理解。于是课题组就提出了:合理利用教材上安排的活动内容,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活动。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提出以下建议。

1挖掘现实性素材,提倡生活数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每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为数学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我们在设计实践活动的时候,就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让活动素材源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2运用探究性素材,培养思维品质数学实践活动本质上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数学思维、熏陶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研讨、探究、思考的氛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会应用探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捕获调查性素材,发挥育人功能数学调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的专题,主动获得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内外结合的活动过程中,经历收集相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分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数学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4.提炼综合性素材,发展应用能力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加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是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综合的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机会,可以拓宽数学课堂教学的范围,大大超越以接受为主的内容活动范畴,促进学生知识、智能、情感、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通过综合实践的体验,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本原,这是他们喜欢数学、了解数学和希望把握数学并应用数学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取材上应立足于综合,突出应用,着眼于发展。

(三)活动设计的策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思考方法,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多部分之间的联系。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那么,如何开发与利用好课程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呢?这就涉及到教师的活动设计策略问题。通过课题组成员上课题过程性研讨课,根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趣味性、实践性、渗透性、灵活性、创新性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条活动设计的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现象,这正是数学的魅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创设出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2、还其自由,倡导学生自主参与获取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是学生有计划地、主动地、灵活地、有效地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

 3、拓展时空,激励学生生动参与要让数学实践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激励学生生动活泼地去探究、去创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搭起自我探究、自我创造和自我展示的舞台,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创造的成功、享受创造的愉悦,在创造性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激发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引发更深入的数学思考。

 4、实践延伸,促使学生愉悦参与一切创造源于实践。数学实践活动是一个数学知识完整过程的链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满足课堂上的体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学生列举的生活中的大量数学信息,转化成学生乐于做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学习体验延伸到课外实践,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才能把对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转化成数学实践能力。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根据小学各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和小学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 

 1、学习理论,明确研究方向。

一是课题组成员精心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著作和经验文章,通过读书看报,网络等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统一思想,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讨论《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课的具体目标、具体要求、具体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边学习、边实践;二是课题组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首先请来专家陈春圣老师进行指导。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参加区、市、县举办的各级各类有关课题的培训,课题组主要成员外出听课学习,回校后马上组织老师汇报交流,及时推动本校数学实践活动开展;三是将课题分解落实,让每一个课题组人员都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 

2、注重过程 ,勇于探索

近两年来,我们基本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各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有一个深入了解,整理、归纳出教材的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及活动目标,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需求,从中发现存在问题,然后以实验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一方面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探究出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两年来,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一直按实施计划、分步骤进行,课题组首先从研究制度上加以保证: 1、确定周三学研日为学习日。利用每周三学研日的时间,及时作出上课、研讨安排表,课题组成员互听、互评、互议,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每节课的问题和不足,找出上课中共性的问题,边实践边总结出解决策略。 2、每学期集中进行一次课题研讨课。学期由本组教师陈漪、何俐老师承担了数学本真课堂的公开课。全体老师听了《奇妙的的剪纸》和《数字与信息》,两节课的设计体现出“四活”:学生活动方式 “活” ,教学手段“活” ,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活”,评价方式的 “活”。 课后教研组又以教研沙龙的形式结合磨课、展示课的过程就数学时间活动课的特点,活动设计的策略在本节课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及成果。最后还听取了陈春圣老师关于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建议 3课题研究立足课堂,服务教学。将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沃土之中。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积极的实践,经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一年多的实验班教学,就学生而言: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增强,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更浓了。

2、深化了课题研究者的思想。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的视野也拓宽了,教学素养也提高了。学生在探索、在困惑的时候,教师也在摸索,也在思考。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积累了不少经验。课题组成员先后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有了初步成果:①初步整理了数学实践活动知识结构体系、内容与方法; 各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教法建议及注意事项

七、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1、构建具有本校、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课例集。

2、根据年级的特点,教师自主开发数学实践活动学习内容。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课题研究已进行了一年多,从各方面来看,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的确得到了提高,但仍有许多困惑,特别有几点思考需要在这里提出

1、如何做好课程资源的再开发?课题的研究期间,虽然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了一些课程资源,但还需要有个长期的规划,如何逐步研制、开发,或者进行资源的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地开发,使其发挥出更多、更大的资源价值?  

2、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在学生参与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确实获得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是,在研究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对学生的成长变化不知如何进行统计分析,只是觉得学生有了变化。在评价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人格、创造方法时,还是缺少相应的标准来衡量,因此,活动资源开发和利用后,它的价值怎样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以量化或物化的方式体现,还值得深思、摸索

3、今后的研究还要关注哪些问题?还想听听各位专家的建议。

 

今后,课题组将本着 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 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执笔:蒋瑞萍   

201412月17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