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颜亚娟
发布时间:2017-01-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漪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教学教师更注意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善思善辩,学会创造性的学习,就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数学又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小学数学基础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现代教育时期,教师更应该注重小学数学的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关键词  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  培养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概述   

(一)思维能力的概述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特别体现在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是哪个年代,数学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当代社会数学用到各个方面,包括建筑,航天,海洋工程,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能力,数学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语言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现代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切的学习都在于基础的培养,所以,要从小学的数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关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适应社会适应发展的需要。  

思维能力在数学方面的培养不仅仅是对于数学一个学科的影响,而且会影响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为了补这一学科而影响全局,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状态,能够很快的学习好数学,这就要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思维方面狠下苦工,做到很快很好,我们要做很多: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这些内容的研究很影响学生的以后的学习,可见思维能力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关于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学习生活中的基础上。恩格斯曾把它比作“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我国古代学者就提倡“学以思为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学习生活上的重要性。提倡了素质教育后,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潜能和聪明才智的培育者。教师启发诱导得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发展的越好,对事物认识的能力就越强,自制能力、自学能力和自理能力就越强,这对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标志。而其他的智力因素都只能位思维能力提供原材料,进行加工综合,为思维能力提供资源。没有了思维这样机器的加工运转,提供的原材料就不能合理利用。另外,只有所有能力一起运作,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传承人类的指挥,包括积累生活经验和对自然的认识,对人身心发展的探究和积累。人生是在不停的积累学习,发展思维能力也是让学生在人生中不断的去学会学习的能力。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在这实际指教给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方法、手段,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本质。  

    身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教育的责任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智力方面下功夫。真正的做到“授人以渔”。这是我们教师的使命。
二、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研究现状  

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要学好数学,除了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基础,智力水平因素之外,还应该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水平,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可以引导学生以学会学习为重点,多角度思考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  

三、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让学生参与探求知识的全过程,以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1.动手操作,引发思维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多数数学学习也要求学生亲手去做一做,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识、并牢固的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尤其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直观起步,引导学生实际动手去做,动手、动脑、动眼、动嘴结合为一体,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情做起,有所观、有所想,使他们逐步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  

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克”、“千克”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三个曲别针和一个一千克重的物体,先让每个学生把三个曲别针放在手里,感受曲别针的重量,感受完后,让孩子知道一克的重量;再让学生感受一千克物体的重量,告诉学生这就是一千克的重量,这样,让学生亲自用手操作,实际感受体会,懂得了“克”“千克”都是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并且通过直观实物形象了解了一克只有三个曲别针那么重,而一千克却只有一个物体那么重,这样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充分感知材料,达到动中求知的目的。又如,学习了厘米、米,让学生实际测量铅笔,黑板,教室的长度,明白了厘米、米都是长度单位,以及它们的实际用法。  

对于学习一些抽象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如公式。法则等,都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之内动手去做一做,感知不同的学习方式,也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新的想法。因此,在数学课上,也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进行抽象、概括之外,组织实践性的操作活动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操作前先要引导在动手做知识之前,要运用到哪些尝试,要怎样去运用,避免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出现无目的,无方法的过程和方法,能在做知识的最后得出有效的结论,并在最后能在反思中获得过程中的成就感。  

    2.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提高思维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的就知识的体系中,根据新的学习内容,发现新的知识,并能组织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因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准备好知识迁移的学习环境。实践证明,迁移这种学习情况的实现,还有依赖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分析判断,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来揭示新知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很有益的,也是将素质教育有机的融入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中。  

如:在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把计算题分成两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分别感受,再同时拉回到一道应用题中,让孩子自然地导入新知,学生非常感兴趣,愿意探究新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学生愿意学,学起来也比较容易,讲授中引导学生再一步比较两步应用题和一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又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中,学生第一次接触两步运算,首先就要孩子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教材的安排是胖胖买4个面包和1个蛋糕应付多少元(属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这里数量关系就是他们的解决点,从意义上看,就是让学生理清思路。学生首先就会提出要先算一算4个面包多少元?紧接着,学生就可以把两样物品的价格加在一起。引导学生理清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这样即让学生能够熟悉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又能让学生清晰的看明白混合元算之间的运算顺序,也能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里压力过大,信心不足时,将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动力,也能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如何在数学上凸显学生的有效学习,则成了每个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帮助老师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发展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尽量利用学生本身看来不可思议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欲望。能够自主学习也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源泉。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进行思维整合的基础特征。教学的来源不止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会知识的整合。所以在数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设置有趣的数学游戏。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应当在数学学习中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郑丽信息的的过程中发现具体的数学问题,再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情境中给出了两只小松鼠采松果,每五个放一堆,两只小松鼠正数着,这时候让学生看一看图中都有哪些信息,发现小松鼠数着5+5+5+5,5+5+5+5+5+5,学生算起来不好算,于是我就把这些算式写成试题卡,5个5,7个5等。这时我又出示了许多这样的试题卡,我和学生来抢答,当学生看到我计算得又快又对时,我就问你学生你们知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计算得这样快?当学生感到纳闷时,我说:这是老师对这些题使用了另一种计算方法,你们想不想学习这种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并且,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巧设疑,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使思维达到进一步发展。  

一堂课的开始基本上已经决定了学生会不会对这节课产生兴趣,所以,在上课的开始,教师就要用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本节课的开始感到有兴趣。根据知识创设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如:比较轻重,就可以让孩子用体重来进行比较;学习重量,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动手去掂一掂物体。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可以在生活中发现一定的数学信息。继而也就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堂游戏,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例如:在蚂蚁做操这节课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竖式。竖式算起来枯燥无味,本节课就根据孩子的特点,把小蚂蚁变成点子图,让学生把乘法的竖式计算先变成简单的乘法口诀的计算,再把点子图分解成竖式的形式,12×4分成10×42×4。学生也能清楚的了解乘法竖式的意义。这样,即让学生对乘法竖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又能在学生动手的能力上有所增加,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在简单的画图上有所提高。又如: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时,皮皮家的橡皮是3.25元,尺子是15角,问买两样一共多少元。由于此类问题有元、角、分的单位换算,又有计算。学生计算时差错率很高,为了加深对此题的分步理解与熟练运算,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买卖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想他买的东西应付多少钱,如果付出多后营业员应找多少钱,这样就把学过的知识融合到数学游戏活动中,即学习了学生对元、角、分的单位换算,而且使学生触类旁通,遇到此类两步应用题时,能够得心应手,在游戏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了乐趣,也让学生懂得了学习数学的欢乐,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  

(三) 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搞素质教育不能离开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提高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算法,以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深刻性和独创性,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紧要重知识的传授更应重教学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操作,从多方面来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种种引导,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应该贯穿思维能力的提高方式。要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学习,而不是死板硬套的给同学讲解做题过程,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做题的过程,通过讲一个实例,给出相识的类题,是他们能够通过一种方法自己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很多课堂教学理论大于实践,作为一名即将担任教学工作的老师的我们,需要努力让自己能够在实践中让理论变成现实,使祖国的花朵能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思维能力提高,但这件事情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一)小组合作学习  

在实际课堂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小组合作关系和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合作的数学课堂中探索数学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重视学生个性  

 在实际课堂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开发学生学习的个性,可以体现学习方式多样化,允许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的收获,促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三)培养操作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跟生活也密切相关。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教学中通过实际物体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直角”时组织小组合作用两个相同的三角板拼出直角,用不同形状的纸片折出直角,再在点子图上画出直角,在这让学生通过拼、折、画中去掌握知识。  

以后在工作中继续探索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独立思考关于数学包括其他各学科的能力,让他们以一渔之力获得更多的成绩!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