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挖掘数学习题资源 培养思维品质
高凤娟
发布时间:2017-01-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漪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习题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载体。教师平时应在课堂上渗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启发学生对习题作更广泛、更深刻的思考。

一、 引领有序观察,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和指导学生学会仔细、有序观察,让学生逐步形成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避免放任学生无意识、无层次,没目的,没方法的无效观察。

如:《9加几》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9+1=( ) 9+4=( ) 9+7=( )

9+2=( ) 9+5 =( ) 9+8=( )

9+3=( ) 9+6=( ) 9+9=( )

学生往往拿到题就会急于计算。这时教师可令学生暂缓动笔,先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一组题有什么特别之处,绝大多数学生会很快发现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9加几,加号后面的数是按顺序从小到大排列的。接下来教师就可让学生猜测计算的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计算,学生就会更加关注计算的结果之间存在的关系。这时教师请学生第二次观察这些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规律)?”学生们会很快很高兴地发现开始的猜测是对的“9加几,9不变,另一个加数几越来越大1,得数也跟着越来越大1”。通过观察还发现了“9加几的和的个位上的数都比原来的几少了1”。这时老师适时引领学生发现“这个1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1和9凑成了10。

这样,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仔细有序地观察,积极思维,既达到了练习计算9加几,更深地理解“凑十法”,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 鼓励自主提问,激发思维的求异性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答”。因此,我们教师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打开思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二年级解决实际问题。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图略)

跳绳的有32人。

(踢毽子的图略)

比跳绳的多4人。

(图略)

打乒乓球的有8人。

(跑步的图略)

比跳绳的少4人。

在出示情境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很多问题:(1)踢毽子的有多少人?(2)跑步的有多少人?(3)跳绳的和打乒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4)跳绳的比打乒乓球的多多少人?(5)打乒乓球的再来多少人就和跳绳的同样多?(5)跳绳的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在学生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思维的求异性得到了激发。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自主提问给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平台,可让每一个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保持思维的积极状态。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第五个问题给他们挑战的欲望,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前四题的解答给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和共享。

三、 善于有效转换,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低年级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是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对信息形成表象,对信息和信息,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然后发现数量关系,(即把生活事理转化为算理,)最后根据算理再列式计算出结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有效的学法指导,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二年级学习乘法后,教材安排了一道练习题:小兰家栽了2行桃树,每行6棵;小芳家栽了2行桃树,一行6棵,一行4棵。问哪家的桃树多?多几棵?学生刚学习了乘法,一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学生呢,对加法和乘法的意义还有些混淆,因此,在解决小芳家有多少桃树时出现了各种错误的解法:6×4;2×6﹢4;2×4﹢6。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在整理信息、处理信息与问题的关系时把题目的意思转化成直观图。用“——”表示行数,用“|”表示桃树。学生兴奋地画图表示:

小兰家:| | | | | | 小芳家:| | | | | |

| | | | | | | | | |

从示意图中学生能清晰地辨析出两家同样是种两行数,但两行数的棵树完全不一样,在比较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这时教师可适时启发学生小芳家有多少棵桃树除了用6﹢4来解答,还可以怎样想?很快就有学生运用乘法的知识列出乘加:2×4﹢2;或乘减2×6-2。这样,通过多次练习,学生就会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他们在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就会自发画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通过启迪和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开发。

挖掘数学习题资源,物尽其才,优化思维品质,可谓匠心独具,相得益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