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积跬步 至千里
——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总结
发布时间:2017-01-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潘俊吉

初页,惊喜、感恩。

2016年9月,常州市“名师工作室”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在众多工作室中,我一眼就看到了朱兰萍老师的“教-学-评一致性”名师工作室,毫不犹豫的投了简历。但是作为我这么一个刚刚入职三四年,几乎没有任何特长的新人,如何才能引起朱老师的关注呢?思来想去,下班回家,我把自己这几年参加的活动,上过的课,获得荣誉,做成了PPT,一来为了吸引朱老师的目光,二来为了让朱老师能够更好的了解我。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我发送了邮件。内心应该是没有希望的,因为在常州市的这么多精英中,我渺小的就像蝼蚁。但有时候惊喜就是来的这么突然,某一天忽然收到朱老师录取我的信息,我无比开心。惊喜之余,心中更是充满感激。感恩朱老师能给我一个在团队中提高自我,塑造自我的机会。

过程,艰苦、并进。

口语练习,从没完没了到必不可少。作为一群英语老师,基本功的操练自然必不可少,于是我们工作室每一位成员每天都会朗读“English Microphone”,每天都要打卡。很荣幸在工作室的第一次活动中,我就被委任为“打卡检查员”,于是再忙再累,我都要以身作则,坚持朗读。最记得是有次去南通学习,回到宾馆已经8点半,总觉得有什么事没有完成,但左思右想,毫无头绪。正在吃外卖的时候,忽然想到是英语麦克风还没打卡,于是放下手中的饭菜,立刻朗读。半小时过去了,读完英语,再拿起饭菜已经冰凉,不过内心觉得无比充实。每天的英语麦克风,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有时候会抱怨这没完没了的朗读何时结束,但心中却觉得它早已必不可少。

理论学习,从没根没据到出口成章。参加工作室,目前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充实了自己的理论。每一周,我们都要写一篇论文反思。一开始,我觉得非常困难,写什么都是毫无依据,完全跟风。慢慢的,就觉得摸出了门道,对“教-学-评一致性”开始有深入了解,特别是对教学中的评价机制,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每次看到有新的论文出现,我内心总是无比激动,觉得又可以看到新的理念,学到新的知识。在工作室的一次活动中,朱老师要求我们设计观察量表,这对我又是新的挑战。于是我开始查阅资料,仔细研究分析,设计了自己的量表。课前,我们把自己设计的量表上传、分享、学习,这让我又产生了很多设计灵感。于是在那次活动以后,我趁热打铁,写了一篇《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观察量表设计和运用》。从没头没脑,到驾轻就熟,理论学习让我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更深入。

课堂实践,从没头没脑到效果很好。所有的理论都是要用实践来检验的,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都是每一位成员精心设计的。课前一周,上课的教师就把教案放到工作群,每一位成员看过教案以后再分析、修改、提建议,上课教师在认真研读以后才有了最后精彩课堂的呈现。从一开始对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没头没脑,到后来对课堂的把握了如指掌,教师的教学目的性更明确,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从工作室的第一次活动,到最后一次王珏老师的<Chinese New Year>和彭晓甜老师的<At Christmas>,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小伙伴的理论更扎实了,实践更精彩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更显著了。

尾声,坚持、前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和工作室伙伴们一起学习的日子,是忙碌而充实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让人惊喜又发人深省。每一天的英语朗读,每一周的论文学习,每一个月的工作室活动,都能让我学到更多知识。我会像一只坚持不懈的小蚂蚁,不断努力向前。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