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打开“语用之灯”,照亮“熟语教学”(吴榴玉)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实现语用教学的几种方式
发布时间:2017-01-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顾围

【摘要】语文是是一门学习语言和文字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语言文字的应用,也就是所谓的语用教学。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简要分析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并重点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语用教学,将围绕“读、惑、析、仿、创”五个字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寻出一条适合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道路,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用教学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贯穿于中小学的教学之中。然而我国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一直存在“高耗低效”的现状,教师花的精力不少,学生学习的时间也不少,但是却收不到很好的效果,高考作文中比比皆是的错别字、语言不通的句子,混论不清的结构,都在告诉我们,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不成功。原因为何,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学尚停留在语形、语法和语义的教学上,而不是真正落脚在语用教学上。

也正因为中国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教学方向指向不明,因此2011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要突出“语用教学”。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语用教学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也进行过一定的探索,下面结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围绕“读、惑、析、仿、创”五个字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加强一个“读”字

我国有句话叫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句话道出了阅读对于语言运用的重要性。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原因就在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才能逐步加深对词义、句义的理解,才能掌握各种修辞的妙处,才能真正感受文章的美感,才能识透语境,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笔者在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体味语言的运用。如在学习《美丽的武夷山》一课时,笔者在讲课前让学生通读全文,通过阅读,学生完全作者笔下的武夷山所吸引,被作者优美的语句所吸引,然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结果有的同学喜欢课文中描写山的句子“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有的同学喜欢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也有的同学喜欢课文最后一句“溪水轻轻拍着竹筏,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感觉。”通过阅读学生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无形中学习了用语言描写山水的方法。

二、解除一个“惑”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认真了解冰洁大学生的疑惑,如此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实现语用教学。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倾听学生的疑问。在教学中,笔者总是会提前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然后每个人都要提出课文中无法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在讲课前进行汇总,在课堂上统一进行解决。比如在学习《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时,笔者让同学们通过预习,提出问题,有的同学说:“老师,‘潭’跟‘湖’有什么区别呢?”笔者就告诉他:湖是指积水的大泊,潭是指深水坑,另外湖是指由河流的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水域,潭应该是由于水流的直接冲击形成的。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了这两个字的使用范围。也有的同学说:“老师,恶龙真的能吞了太阳和月亮吗?,我不相信。”笔者告诉他,世上没有龙,太阳和月亮也不可能被龙吞掉,这是一个神话传说,是一种想象、夸张的文学手法。我国历史上还有很多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等,都是虚构的,但是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通过释疑解惑,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了神话故事这种文学样式,学习了神话故事中拟人、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强调一个“析”字

中国汉语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着很深的奥妙,一句话为什么这样说?好在哪,为什么不能换一种说法,不好在哪?,一句诗为什么要用着一个字,为什么不能换一个字。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语境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带领学生分析文章或诗词中词句的运用,引导学生感受坐着的语言运用的不俗之处。比如在教授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时,首先让学生读诗,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诗句美丽的意境,一起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笔者问道:“王维的诗歌一向被誉为诗中有画,读完王维的《鸟鸣涧》后,你们感受到一副怎样的画面呢?”,有的同学说:“感受到一幅秋天夜深人静的画面”,“对,整首诗突出了一个‘静’,但是作者却是以动衬静,那位同学能举例告诉老师诗中如何以动衬静呢?”,“老师,诗中写道‘桂花落’、‘月出’、‘鸟鸣’”,“非常好,这就是这首诗歌最独到之处,也是千古流传之处,作者处处在动,然而整首诗却给人以静的感觉,大家要学习这种表现手法”。在教授《暮江吟》时,笔者又问学生:“谁能找一个字,代替‘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啊,有的同学说“照”字,有的同学说“洒”字,有的同学说“映”字,笔者然后又引导学生说“你们觉得用哪个字好?”,学生都不约而同说“铺”字,笔者告诉同学:“对,诗中说道是‘残阳’,因此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所以在写作时,我们也应该结合不同的语境进行用词”。通过引领学生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之所在。

四、引导一个“仿”字

古今中外,很多作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写作可以模仿,这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对于小学生而言,正是语文打功底的时候,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模仿课本中精彩的语句,模仿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进行遣词造句,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三月桃花水》一课时,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将‘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比作“春天的明镜”,如“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恰当地将桃花水拟人化了。整篇课文非常优美,真正将“三月桃花水”写活了。在课堂上,笔者带领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之美,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然后给学生留下了课外作业,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描写自己曾经游览过的自然景观,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季节。结果很多学生通过模仿,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了不错的景物描写。

五、尝试一个“创”字

模仿虽然可以给学生一个标准,一个指导,但是语用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模仿,语用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恰当的运用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说要突破模仿的局限,进行语言文字应用的创新。很多知名的作家,虽然一开是从模仿起步,但是最终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家”,因为他们最终有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因此,教师在语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语用的基本知识后,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去创作,在创造中进行对比,进行分析,提升学生对于词句的认识和把握。如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并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说明地球的唯一和重要。然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作业,希望学生同样用“只有一个地球”作标题,写作一篇作文,作文可以涉及任何题材,大胆想象。结果有的同学从环境保护出发,在文章中写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该注意环境卫生,将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也有的同学从人类和平出发,写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该避免战争,保卫和平”,通过创作,让学生们认识到了,同样一个作文标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和写作。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语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笔者认为:只有想方设法打开“语用之灯”,才能照亮语文教学之路。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