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单元计划中技术维度的内涵与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7-01-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晓阳

 技术维度的提出,给我们在构建单元计划时多了一个视角,它与“体能、运用”形成三个维度,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在一个单元中进行“知识、体能、方法”的教学。而技术教学,一直是体育教学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也是体育教学中亟需把握和探讨的一个主题。一直以来,因为对技术教学认知的不同,以至于出现了“我们该教什么、需要学生学到什么程度以及该如何教学”等问题,本文试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技术维度如何在单元计划中落实。

        一、技术的内涵

        技术,在体育课程中称为运动技术,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操作性知识,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它同时也为达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方面的学习提供了服务。

运动技术主要通过身体的肢体来进行操作,并按照一定的任务来完成的,是一种身体练习形式。而身体练习是指一系列具体的体育动作和动作组合,体育动作一般以运动技术为基础[1]。因此,技术我们根据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及技术动作。体育动作主要包括“身体姿势、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时间、速度和速率、力量、节奏”等七要素[2]。当我们给学生的任务越多,要求其完成动作时具备的要素越多,其技术难度就越高。《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针对运动技能学习方面从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提出了“基本的身体活动动作、多种身体活动动作、有一定难度的身体活动动作和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运动技术”的学习内容[3]。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技术教学的内容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见表1)。

表1:技术在各阶段教学内容的理解

阶段

技术内容

技术要求

承载形式

例举

水平一

基本动作

基本身体活动

体育游戏

体育活动

跑、跳、投、支撑、攀爬、拍球、击打

水平二

基本动作

多种身体活动

体育游戏

体育活动

折返跑、连续跳跃、助跑+投掷、移动中的运球

水平三

基本动作

有一定的难度的身体活动

体育游戏

体育活动

运动项目

连续起跳摸高、各种方式的投掷

技术动作组合

排球的发球、运球+射门、移动中的接球

水平四

运动技术

简单技战术

运动项目

耐久跑中的呼吸节奏、传切配合

 

 

 

 

 

 

 

 

 

 

 

 

 

        以“跳跃”为例,在水平一学生以“做出多种方式的跳跃动作”为主,如模仿动物跳、连续跳跃等;水平二以的组合动作为主,如助跑后的单跳双落、直跑屈腿跳高等;水平三和水平四从组合技术动作为主,如蹲踞式跳远中的“有一度速度的助跑、踏跳有力、在规定的范围内起跳、腾空技术”等。

        二、技术维度在单元中的理解

        单元是一个以某个教学内容和过程组成的“教学板块”,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4]。技术维度在单元计划中的落实,需要从“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中提出“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内容标准主要提出和明确“教什么”,而“表现标准”主要明确的是“教得怎么样”。

        1.内容标准规定了“教什么”

        浙江省指导纲要是以《课标》为依据,从“基本动作—组合动作—技术动作—技战术运用”构建各个水平段的“内容标准”。之所以要把技术在各个阶段存在的形态进行总结,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技术教学的度。

当我们以某个技术作为教学内容时,作为单元中的课时,每个课时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都具有侧重点,课次前后具有“整体性、序列性、递进性”。

        2.表现标准规定了“教得怎么样”

        表现标准主要是规定学生在学习或参与一项或多项活动后准备获得的行为参照。它既是学生“学”后的一个基准,也是教师“教”后一个底线。“表现标准”不仅可以监督和评价教师实施教学后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来引导教师正确把握技术教学的度。

        (1)明确评价要求

        明确评价要求,目的是掌握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还可以让我们教师确定教学方向(见表2)。

表2    各水平段评价要求

阶段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

目标描述

水平一

节奏感、连贯性、协调性

定性评价

做出

水平二

正确性、速度、数量

定性评价

完成

水平三

动作衔接的连贯性、正确性;速度、远度、高度

定性与定量结合

完成、掌握

水平四

正确性、速度、远度、高度、

运用熟练程度

定性与定量结合

掌握、运用

        (2)建立质量标准

        心中有“尺”,把握才有“度”。建立学习质量标准,不仅可以引导教师正确把握技术教学的度,更有利于学生明确练习任务。因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课程指导纲要》在表现标准中提出了“质量标准”的描述。

如在水平一“多种形式的投掷方法”单元中提出“能够在‘套圈、打保龄球、纸飞机、看谁投的远’等投类游戏中,做出投、抛、甩、扔、撇、滚等3种以上不同形式投的动作”[6],这里提出两点:一是需要通过投掷游戏来进行教学,二是需要达成“做出投、抛、甩、扔、撇、滚等3种以上不同形式投的动作”。

再如在水平四“足球的技术与运用”单元中提出“在行进过程或抢截球活动中,运用脚内侧、正脚背、脚外侧等脚法,将球传给同伴,同伴能用脚内侧接球的动作将球控制,并再进行传接”,这也让我们明确了“要求做得怎样”。

        三、技术维度在单元计划的中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5]。课,作为单元计划中的一个基本单位,是落实单元计划中技术维度的最后环节,每个课时在实施技术教学时,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特点及不同的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

         1. 以游戏为活动载体,实施“边练边教”策略

        游戏是小学阶段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可以把动作技术的教学,通过游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多种基本的身体活动动作,并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干预教学。如在水平一进行“多种形式的跳跃”教学时,采取模仿各种动物的跳、跳上跳下、跳房子等游戏形式,把跳跃的基本活动动作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并做出多种动作,但游戏不能“嬉戏”而为之,我们需要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什么,这时候需要我们老师进行课堂观察(或课前进行预设,学生会出现哪些问题),对学生在完成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并进行讲解、示范,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做,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就如在进行跳跃练习时,如果教学目标是“……做出屈伸动作……”,那么在游戏过程中应该通过示范告诉学生怎样才是屈伸动作,以便学生更直观的进行模仿、练习。

        “边练边教”的教学策略,最适合于小学低段。一般需要完成“游戏、观察、诊断、纠错、模仿”的教学程序,观察、诊断、纠错是“教”的过程,而这些过程要融入在“游戏、模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个别指导、集中讲解等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讲动作细节,这一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还处在粗放式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动作发展还处在大肌肉群的发展阶段,学生很难领会动作的细节,更很难做出动作的精细,教学时可以告诉学生“知其然”,“所以然”可以不做强调和讲解。

        2.以体验为学习前提,实施“先练后教”策略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动作经验,这给学生习得一定难度的动作技能提供了基础,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水平,在学生已有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搭建好桥梁,以体验为前提,以问题为导向,以反馈为手段,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在反馈中解决问题,最终习得动作技能。

在进行跨越式跳高时,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是“助跑+跳跃”,能够通过一定路线、距离、速度的助跑跳过一定的高度,如果我们将高度不断提高并到达一定高度时,学生会发现直线助跑跳的形式无法达成预设的动作任务,这时,有些学生会调整助跑路线(侧向助跑),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助跑的路线、起跳的方式”等技术动作的传授。

        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一般有自我发现和教师指导发现两种情况,教师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情况,需要对问题进行干预教学。

        “先练后教”的教学策略,更多地适合于小学中段。因为这时的学生已有的运动经验,我们可以设置一定的动作任务,让学生在试图完成动作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修正”。一般需要经过“体验、反馈、教学、练习、达成”几个教学环节,练是为了更好地教,而教是为了更好地练,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知其然”,适时渗透“所以然”。

        3. 以任务为练习动机,实施“先教后练”策略

       “先教后练”策略,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给学生提出一个新的动作任务,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技术动作的表象,并进行模仿练习,这种策略一般适用于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缺少了解、具备的学习经验尚缺,或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视频、挂图等手段,让学生感知动作表象、明确要求后,学生在进行练习、修正、掌握、提高的学习方法。

        如在“少年拳”武术教学中,由于其动作的规范性,教师须先对少年拳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动作要领、路线,然后让学生进行尝试学习。

      “先教后练”的教学策略,一般需要具有“讲解、尝试、指导、运用”等教学程序,同时会形成环形的教学过程,以便学生在“讲解、练习”之间不断加深认识,提高技能。

不同教学策略的实施,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和掌握技术。不管是采取何种策略,练,始终是学习技术、掌握技能的必要途径,练习的时机、时间、次数都必须考虑的问题。体验练习、尝试练习、指导练习、运用练习等形式,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进行;教,是起到点拨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不会的、疑惑的、错误的”问题,点拨要有针对性、即时性和科学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以便更有效的进行运动技术的教学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