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武进区小学数学新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执教了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观察物体》。正式呈现这节课之前,我经过了7次试上,在蒋教导、王丽芬、章盈莲、钱燕春等多位老师等的指导下,反复琢磨、推敲、修改,磨课的过程虽然很累,却让我收获了很多!一次次的修改调整,不断地对我原有的教学思维进行了重构。
《诗.卫风.淇奥》有文: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知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通过切磋琢磨加工骨象玉石,使之成为好的器物。人的学问、知识、能力、成就,就像加工骨象玉石,也需要切磋琢磨。
切:教学内容的取舍。
作为一名新教师,课堂教学往往是在“教教材”。第一次试上,从例1讲到例2,按照教材呈现教学内容。一节课上下来,感觉很累,内容杂乱无序。通过探讨发现,例1的观察教室照片和练习题的动物园大门照片,是让学生根据照片提供的背景,判断从什么角度拍到的,这部分内容,学生都能利用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并且和本课的重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再者,与例2的观察小猴玩偶,无法很好地做到自然过渡,所以舍弃了例1的内容,直接对本节课的重点例2进行教学。设计了参观动物园的情境,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小动物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小猴拍照,然后观察、交流讨论,整节课围绕动物园而展开,内容的衔接过渡自然而顺畅。
磨课让我体会到,要把“教教材”改为“用教材”,使教材为我所用。
磋:教学语言的改善。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情感,让学生感到你是发自内心的关心、鼓励、帮助,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精神饱满地主动学习。
磨课的过程,是对我教学口头语言的磨练过程。如果教师的声音缺乏变化,声音不高,就如同催眠,无法激起学生的热情。一位好的教师应该语言丰富、声音抑扬顿挫。看动画片、尝试模仿卡通人物的语音语调,这是王老师介绍给我的好办法。对着镜子模拟,练习表情,语速语调,作为一名新教师,模仿也是一门必修课。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一项重要活动。不要吝惜你的表扬,大声地说出表扬的话语,“你可真棒!”“你可真会动脑!”“呀,这组小朋友已经好了,动作可真迅速,老师首先要给你们奖励”。这样的话语不但能作用于人的感官,更能催动和激励学生。
老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一个赞美的手势,这样的肢体语言,也能增强师生的情感互动。口头语言虽能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育会显得很死板。恰当的手势,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所教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
琢:教学细节的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等多种角色。怎样让这节课生动有趣,让课堂“活”起来,并且“活而有序”、“活而有效”呢?这就看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什么时候观察、讨论、探索,用怎样的方式观察、探索什么问题等等。
这节课从《盲人摸象》的小故事开始,激起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课上组织学生给小猴玩偶拍照、观察,如何让孩子做到有序观察,避免有的学生因喜爱玩偶而带来失控呢?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观察要求,将要求分解细化,便于孩子理解和操作。设计教学细节,要想学生所想,看学生所看。
磨:充分预设、熟记教案
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开放的课堂中,面对一些突发的情况,往往不能做好及时应对与调控。例如这节课要求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猴,说说看到了小猴的什么。面对学生的不同回答,要能及时做出评价与引导,就要预设出所有情况。经过多次试上,整理出学生的各种回答,设计相应的评价语与引导语,让自己能从容应对。一遍遍地试上,也帮我把教案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在《观察物体》的磨课中,通过多次实践并改进,使我的认识逐渐清晰而深刻。一次磨课是一次经历,一次磨课也是一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