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偶然的一次,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们的确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而这时他们又掌握了一部分生字,何不趁此机会把它写下来呢。于是,我就本着培养他们写话的兴趣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一句不嫌少,几句不嫌多,每天写出自己的所见、所做、所想。没想到我的“奇思妙想”带来的却是精彩不断,而家长对此作业也大为赞赏,“如此有创意的作业,我喜欢!”更重要的是透过那一句句稚嫩的话语却让我收获颇丰。
一、感知孩子是生活的有心人
1、找寻生活琐事,有话可说
引导学生提高写话的兴趣与水平,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自由地用笔记下自己的生活所见、所想。比如: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盒蚕宝宝,我很激动,因为我已经等了很多天。我打开盒子,发现蚕宝宝很小,它们正在开心地吃着桑叶。
今天,吃过晚饭,我带着小狗去一楼玩。在路上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白狗,它开心地跑到我家小狗身边,但是我家的小狗不理它,小白狗只能垂头丧气地跟着主人走。
今天,爸爸带我去喝粥,粥的味道鲜美极了,我一下子吃了四碗,好饱啊!
可见,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这可爱的蚕宝宝、遛狗的趣事、一碗美味的粥就成了小作者写作的题材。
2、借助文本图画,引导写话
小学生活泼可爱,富有想象力。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可以借助文本,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图意,或是想象串编故事。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和想象写下来,让他们的想象与观察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感知到的事物也有“神”。 比如:小朋友写的《看图写话》:金秋时节,小红到公园里去玩。忽然,她发现了许多菊花,她情不自禁地伸手想去摘。一位阿姨走了过来,说:“好孩子,不能摘花。这些花儿是给大家欣赏的。”小红听了脸红了,说:“谢谢阿姨,我下次一定不摘了。”
二、洞察孩子的童真童趣
写话,从一句到写几句,甚至一段,却记录了他们真切的生活感受,道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和小秘密。教师可以利用此机会,既引导学生,又肯定学生,还能及时了解每个孩子的思想动向。比如:小朋友写的《我的老同桌》
晚饭的时候,我问爸爸妈妈:“猜,我的外号是什么?”爸爸说:“不知道诶。”我笑嘻嘻地说:“哈哈,不知道吧,我来告诉你,我的外号是‘奔驰’。”妈妈好奇地问:“那这个外号是谁给你取的呢?”我说:“当然是刘垣给我取的咯,她可是我的老同桌。”
说起这个老同桌,我可是跟她坐得时间最长,相处得最好。我和刘垣坐在一起时,几乎每天的心情都是“晴天”,很少很少才是“阴天”,即使有时会短时的“阴天”也能很快转为“晴天”。
我喜欢我的老同桌,黄老师,您能让我再和XX一起做同桌吗?
这最普通不过的外号的由来就道出了孩子的想法,这寥寥数语也成了了解孩子想法的一种途径。
这些看似很普通的“只字片语”,却记录了孩子们的足迹与心情。批阅在手满是激动与欣慰,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留下自己的鼓励性评语:“你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你观察得真仔细呀!”“哈哈,好有趣呀!”……有时还会在班级中交流他们的写话练习,使他们都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想写、乐写的欲望,在潜意识中引领了孩子习作的起步。
总之,只要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抓住契机,从“只字片语”开始,充分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注意学生语言的积累,加上合适的训练,学生的写话水平一定会如同一粒种子,慢慢地发芽,长大,最终长成大树,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