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是需要师生共同配合进行的。如果教师能够设计好的问题或者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些都将是课堂教学成功进行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更努力的去寻找方法改善或解决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现象,通过感情交流正确地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也应该脱离“待问”的被动学习状态,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与教师一起在课堂上探讨,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积极运用提问艺术。
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运用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积极运用提问艺术,使得课堂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1.创建氛围,激趣引导。
课堂氛围是指课堂教学环境中,所有成员的共同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关键。通常来说,课堂教学氛围可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一般型这三类。积极型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选择最佳的课堂提问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有欲望去探索,去创新,去完善自己。
首先,教师要想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必须使自己的形象与学生期望的一致,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的投入到课堂提问活动当中。
其次,教师的提问应该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富有启发性,这样便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积极动脑,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真正有所收获。
2.及时反馈,针对指导。
课堂教学反馈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给予反馈。这种课堂教学反馈是相互的,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将学习内容告知学生,而没有从学生那边收到反馈的内容,那么这种教学是不完善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处理学生反馈的内容,从而调节自己原来的教学计划,使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一致,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也要在学习过程中汲取来自教师和其他学生指导的反馈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积累学习经验,使学习效果加倍。
总而言之,教师的课堂反馈,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来获取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内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果,抓住学生反馈的内容,了解学生的思维,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
3.随机应变,机智提问。
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指教师接收到学生反馈出乎意料的内容时,而能够迅速做出处理,加以引导的能力。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师如何灵活处理课堂提问时的突发事件,不仅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更是衡量一位教师课堂机智的表现。因为新课改的提出,课堂提问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而是师生间的一次次“对话”。而这种“对话”,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灵感的碰撞,很容易出现教师不曾预料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提问环节,预想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对应的措施。如若课堂上还是发生了意料之外的状况,教师应随机应变,将意外出现的状况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意外状况与讲授内容合理融合,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
总之,课堂提问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一个随时变化的模块。教师不断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沉着冷静地处理课堂中的各种偶然事件,更有效的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4.循循善诱,启发提问。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但是启发学生不是一味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的,他们不会去主动寻找答案。教师要想真正做到启发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就应该精心设计,使得提出的问题能够诱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的方式下,将会事半功倍。
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就要贯彻启发性原则,发挥其主导作用,深入了解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做到围绕中心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反客为主,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现在的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巧妙的提问,而很少考虑让学生来提问。但是,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巴克说的“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4]教师的“问”要转化为学生的“问”。教师应该“反客为主”,把课堂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发问,使学生敢问,有问,善问,从而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
1.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
要想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么,首先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民主的教学环境。成功的教学需要的是真诚和信赖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不再有害怕心理。另外,要尊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看成是一位发展中的人,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不要一味的打击。
江苏省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在教学《鼎湖山听泉》一课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微笑着对学生们说道:“在刚刚的自由朗读课文后,我相信大家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请大家说说读完课文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不要拘束,尽管把你心中的疑惑说出来,大家一起来探讨。”
李老师的问题才说完,同学们立刻来了兴趣,课堂瞬间活跃起来,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问题:
“为什么说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
“作者为什么把泉水比作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说着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城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结尾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有什么作用?”
……
学生们踊跃地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李老师则是微笑着把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写下来,然后让学生谈论后主动回答黑板上的问题,对于说的对的,给予肯定;对于说错的,在鼓励之后再提出不足之处。
李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始终保持着微笑,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轻松积极的氛围。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不管有没有价值,李老师都一一的写下来,充分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尊重。他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让学生感受到这样一个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有问题意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运用口头语言、形体语言和各种教学手段,配合教材、教具和现代化设备为学生创造一种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知到矛盾、困惑、疑虑,从而激发起探究的欲望、求知的热情和学习的动机。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掌握。在课堂上要善于提出具有发散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疑问的氛围中,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最常用的就是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在学生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教师可以将问题的关键点略加点拨,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某位教师在教孙犁的《荷花淀》时,刚上课就问学生“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吗?”立马有学生回答说:“这篇文章是以抗日战争为写作背景的。”教师紧接着学生的话说:“但是这样一篇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短篇小说,作者在开头描写景物的时候,并没有描绘战争的场面,却写出了白洋淀地区美丽的水乡风光。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自然能够发现这样的景色和抗日战争时的情景是相矛盾的。学生在发现这一矛盾后自然会提出问题: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有了疑问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思考、理解到作者这样写的真正用意是,作者用美好的景象作衬托,写出了白洋淀人民英勇地投入抗日斗争的思想基础便是不容日寇进犯践踏如此美丽的家园。从上述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不仅需要自身的用心思考,更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
3.培养提问技巧,让学生善问。
对于教师来说,提问是他们在课堂上经常运用的手段,自然难度不大,可以灵活掌握。但对于学生来说,提问则并不容易。
有位教师在上《变色龙》一课时,她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随后就让学生自己提问。学生便开始毫无顾忌的开始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一个接一个提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太可笑,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课堂纪律散漫,教师花了很长时间都在整顿课堂纪律,使得下课时还没有切入主题,这节课以失败告终。
学生提问,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是应在教师的点拨诱导之下进行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运用多种技巧来提问。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材无关时,教师要巧妙引导,适时调节,使学生的思路始终围绕文本内容,不偏离方向。教师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技巧,教会学生掌握提问的策略和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准确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结语
有位教育家说:“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好的提问不仅仅是有效教学的需要,有时也是追求艺术性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语文课,教师提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提问题,提问质量如何,这些都会是一堂语文课能否有所收效的关键。合理恰当有效地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慎重对待课堂提问。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提问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自我提问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敢问,有问,善问,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的提问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更有效果。
限于自身的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欠缺,本文的研究和思考还显得肤浅,所提出的策略也需在现实教学中检验。不过笔者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全体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语文课堂提问会更有效率,也更有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