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用匠心心态研究科学教学
二实小科学组开展本学期第五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7-01-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菊

十二月初,湖塘二实小科学教研组齐聚科学实验室,开展本学期第五次科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孔艳老师执教四年级科学《各种各样的声音》,陈果博老师执教五年级科学《导体和绝缘体》。

孔老师的课由“听音辨人”游戏导入,引出世界上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然后用不同力度吹口哨,不同力量敲小鼓,让孩子们辨析声音的区别,引出“音量”一词,接着用木琴、吉他、身体发声等巩固对强弱音量的辨识,纠正生活中的错误前概念。然后用吉他、木琴、水杯、音叉、皮筋等大量的发声乐器聆听当老师用相同力度去敲击和弹波发声时,声音的区别又在哪里呢?由此用归纳法得出尖、脆、细的声音为高音,低、沉、粗的声音为低音,此为音调。最后发现高音与低音与物体本身的大小、体积等是相关的,并根据此特征学会自制小乐器。

陈老师执教的《导体和绝缘体》属五年级电学单元,电学知识抽象难解,生活中实践应用又及其广泛,实为教学的重难点课文。陈老师课前对电器元件作了大量的维修工作,为本堂课的动手实践扫清了障碍。课上,首先创设情境:打开风扇开关,为何不启动?引导猜测电路短路或断路了?如何修理与查看呢?引出用一系列生活物品去尝试探究。铜棒、铁棒、塑料棒……常规化材料,胶带、布料、纸张……孩子们的新奇化生活材料,更有铅芯、碳棒等探索性材料。开放而有序的探究过程,让孩子们在欣喜与趣味中尝试、感悟。最后开展了有趣的人体验电球检测活动,通过盐水液体等实验材料引出导体与绝缘体并非有绝对的界限,利用锈铁钉为何又不能使小电珠发亮将问题拓展延伸。

课后,科学组全体成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两堂课皆是很有难度的科学课,孔老师的课根据学情,降低探究难度,用丰富多样的乐器发出声音以带领辨析声音的不同,依靠科学归纳法认识声音不同的两个主要维度,音量与音调,课堂教学清晰顺畅。陈老师课前做了繁琐细致的电器元件维修工作,展示了科学老师一贯踏实扎实的工作作风。课堂教学中设置了真实有效的生活场景,收集了多层次的科学探究材料,整个探究过程开放、有序、趣味。

科学是神秘而神圣的,科学研究是严谨而细致的,科学课是朴素而趣味的,科学老师是踏实而负责的。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全体科学教师将继续不断探索,坚持不懈,携手前行!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