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也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末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地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数学问题向数学式子的转化,并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在解答一步应用题时,非加就减,非减就加;不是用乘法就是用除法,不是用除法就是用乘法的弊端。低年级教学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所以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所以从应用题教学一开始就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节。
低年级计算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我在计算题教学中总是结合具体情境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例:在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减时,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儿童小说335本,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列出算式:335-123=。然后让学生用计数器拨珠计算,明确应先拨335,它是被减数,再对着相应的数位拨去123,叫减数,剩下的112叫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笔算。在教学验算时,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说用加法来验算,而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探索验算方法:指着335、123、112这三个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说后相机在三个数下面写好各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接着提示学生“我们已经把剩下的本数算出来了,反过来可以怎么验算呢?学生就会说出:剩下的本数+借去的本数=原来的本数。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的验算方法,又使学生得到了数量关系的训练。
总之,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人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着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从基础抓起,做好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工作。抓好低年级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析与训练,为今后的应用题教学夯实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