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8日,六年级数学教研组举行第五次教学研讨。全体数学老师坐在六4班教室,全程观摩徐燕老师执教《图形的运动》整理与练习一课。
整理与复习是在学生已学知识基础上的再提高、再升华的过程,是把学生已获得的“线条”知识,经过整理形成“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上的缺陷,及时给予补救。徐老师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一、着力引导学生探寻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所以整理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复习课的特殊性,上课一开始让学生回忆《图形的运动》三种方式:平移、旋转、对称,再结合放大与缩小的知识,把图形运动的本质揭示的淋漓尽致。这样也保证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整理和联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复习不仅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回顾与整理,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产生新的思考、获得新的知识,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能力。为此,徐老师在带领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回顾和整理的同时,着力引导学生探寻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探索和交流。
二、把基础知识的复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
小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总是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把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及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发展数学思考。徐老师结合生活中的美丽图案,这样的设计安排不仅凸显了数学联系生活实际的特点,而且能使得复习的过程更加生动、更具启发性和挑战性。
三、注意练习内容的层次性和练习形式的多样性。
徐教师不仅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启发学生开展活动的讨论问题,而且还精心设计了练习。比如最后一题通过生活中的跳跳棋的规则把知识与趣味生动的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学生产生不同层次的思考,形成不同深度的理解,又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练习。
总之,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一堂原生态的复习课,整个教学流程设计较合理,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再加上课件的恰当运用,使得本节课更趋完美。
(摄影:吴晓萍 撰稿:叶仁亚 审核:叶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