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二实小全体数学老师齐聚一堂,举行了本学期第三次校级教研活动,聆听了常燕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分类》和颜亚娟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
常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分类》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常老师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巧设数学活动,激励积极参与。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常老师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的伊始,常老师就和学生一起完成三角形分类的表格,有放有收。在分类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区分不同三角形。二、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为了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常老师还安排了根据露出的一个角猜三角形的游戏。这个游戏的重点放在只露出一个锐角来猜三角形上,这个答案不是唯一的,它有三种可能性,通过这个练习,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等能力。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颜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是五年级下册的的一节概念课。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等方面颜老师都十分注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学生为本,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在这之前,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所以颜老师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本,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二、在拓展与应用中尽显圆的魅力。本课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有趣。不仅巩固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还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良好习惯。之后,颜老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和圆有关的图片、词语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又回到生活中解释其中的奥秘,注重应用性再次让学生感受圆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圆的世界,不知不觉地学会画圆,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不知不觉地了解到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知不觉地经历一次次“再创造”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还给了学生。
本次教研活动让大家受益匪浅,相信全体数学老师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促进我们不断学习、共同成长。
(撰稿:丁樱 摄影:赵向丽 审核:王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