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微风习习,春意融融。胥亚洁老师执教的《生命桥》在四(2)班展开。胥老师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内容的开展到课件的制作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与作品对话,去与文章的灵魂对话,感受生命的激情。课堂上,学生们也深入地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伊始,胥老师就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桥,坚固的特点扎根于心,通往彼岸给人方便的优越性人人皆知。接着,老师话锋一转:“今天我们要走近一部文学作品,见证一座神奇的‘生命桥’。”随后,学生初读故事,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在密林深处,一群羚羊被狞猎队一步步逼上了悬崖。悬崖高耸入云,下面是万丈深渊,对面山崖又离得较远,一只羚羊无论如何都不能跳到对面崖上。羚羊群本是四面楚歌,必死无疑,最后却绝处逢生,转危为安。这是一个奇迹。为什么会有奇迹发生?胥老师紧扣“奇迹”二字展开延伸,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点拨,着眼于“老羚羊”、“年轻羚羊”、“整群羚羊”三个角度,去寻找“奇迹之处”,同时用多媒体展示羚羊飞渡那悲壮画面。以强烈画面的推波助澜,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语文的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最后,胥老师拓展学生的视野,介绍了沈石溪,还在投影上出示了《生命桥》的原文《斑羚飞渡》的内容。用课外资料补充教材,引导学生延伸阅读,一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参与阅读;二来满足水平不等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悲壮的生命之歌继续唱响。
整堂课没有过多诠释文章的字词,也没有过多去强调理解,而是让学生在语言中想象画面,在画面中感悟生命的强大意义,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内心的共鸣,在课堂中升华了情感……
(撰稿:黄苏 审核:周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