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我校三年级数学开展概念主题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8-03-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勤

3月13日下午,二实小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相聚三(3)班,一起走进了张勤老师的课堂,聆听了张老师执教的《认识千米》一课。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建立千米实际量感是难点。如何让“千米”离得更近,变得更实?张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联系旧知,初步建立“千米”表象。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在复习中,“你们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学生从回忆旧知“毫米、厘米、分米、米” 让学生用手比划1米,1分米和1厘米的长度数学,充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所以教师在学生已有的长度经验的量感上,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填一填,学校到嬉戏谷长约30(千米),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认识“千米”的量,拉近千米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距离,初步形成“千米是长度单位”的概念。

二、创设生活情境,走近“千米”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课结合学生的活动经验,运用学校跑道这一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1千米,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单位,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同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利用课件屏幕引导学生体验“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选取学生熟悉的街区场景,在学生每天走过的路线中寻找1千米,让体验更贴近,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千米”的概念和实际长度。这样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三、注重实践体验,走出“千米”

“生活即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课前,张老师先让学生走一走,通过直观感知与间接估测,寻找参照物。教师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交流:“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 学生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交流,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把抽象的内容放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变枯燥为兴趣,变陌生为熟知,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新课标的理念。

本次活动,在听课、评课等交流互动中,让我们对概念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加强了我们三年级组全体数学老师的学习与交流,促进了老师们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撰稿:唐萍仙 摄影:孙晓红 审核:张勤

mmexport1521005742884_副本.jpg


mmexport1521005835762_副本.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