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二实小科学组开展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8-03-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孔艳


本学期开学,在学校组织的“卓越教师1+1之相约名师”活动中,张宏伟老师的课堂实景和讲座带给老师们无尽的启发。张老师介绍说,教育家怀特海认为,教育是有节奏的.他认为学习可分为三个阶段:浪漫期、精密期和综合期。在张老师的实景课堂和“全景数学”讲座中,老师们感受到高涨的激情、严谨的专业知识以及承担学科发展的伟岸使命,张老师的思想在二实小老师的心间绽放出柔柔嫩嫩的花的苞蕾,等待着春风拂来,尽情绽放。

基于名师引领,科学组孔老师想在自己的课堂里尝试学习浪漫期教学方式的探索。

2月28日,开学第一周,二实小科学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综合组美术、体育老师也汇聚六楼实验室一起倾听孔艳老师执教的研究课《遗传和变异》。

研究课为六年级“遗传与变异”单元第一课时。六年级教学时间短,六个单元的教学任务繁重,而第一课《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单课内容不是很多,与信息量巨大的第三课《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内在关联性上有一定的疏离。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孔老师打算整合性的从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浪漫”的遗传学启蒙。所谓“浪漫”是基于尊重学生的前概念水平、认知水平进行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合格的未来公民为目标,以儿童成长为中心的启蒙实践。

课堂一开始,孔老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角色扮演“市长”,对精准扶贫项目“变色草莓”是否引进种植进行决策性探讨。同学们对这个凝重的话题投入了深刻的思考,王葭希同学首先担当重担,提出她的想法“变色草莓”种植技术太高,是否可以引入“嫁接技术”,对于学生这样开放性的回答,孔老师紧紧把握住话题方向,紧紧追问新品种与老品种之间最根本的差异是什么,将开放离散的真实场景话题引导到教学内容上,顺利的引出“基因”这个紧扣本课内容的专业术语,在信息时代,学生会接触到各种新的词语,这是课堂上避免不了的生成,但学生并未对此术语进行过严谨专业的思考与表达活动,孔老师紧接着把球抛给学生“你理解的‘基因’是什么?”同学们在专注又激烈的思考中,尝试用通俗的话“遗传”和“变化”来描述自己的理解。至此,孔老师顺利的抛出本课学习内容“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会发生在哪些对象上呢?”孔老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概念,从单个的个体,到“人”、“动物”、“植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体,学生的知识片段逐渐结构化。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进一步完善遗传变异概念,在同学们的讲述中,老师相机将“性状”、“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等重要概念嫁接进学生的已有概念团中,将孟德尔重要的“分离单一性状”的探究方法,在追问中悄无声息的转变成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为下一课揭示遗传的秘密暗夯基础。围绕孩子的前概念和原始表达,相机进行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表达,而不是让孩子亦步亦趋的成为老师话语的转述者、录音机,真正让孩子站在课堂正中央。结束时,一首将《蓝莲花》改编的《豌豆花》在教室里回响,视频中孟德尔利用豌豆植株研究遗传的场景为下一节课提供了期待的线索。

课后,科学组就该课进行了集中研讨,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课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在概念建构、探究教学、真实性问题、儿童立场等各种不同视角来观察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老师们更对后续第二课如何引领孩子继续徜徉在遗传的秘密教学设计保有极高的好奇心。科学课程研探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往复探索中不断向纵深走去。

(撰稿:孔艳  摄影:韩悦  审核:徐菊)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