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六年级数学教研组举行第四次教学研讨。全体数学老师坐在六5班教室,全程观摩徐燕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
这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们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已模糊地经历过类似的方法,只是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完整的数学模型。所以在课的引入部分,从直观的天平图,到感性的数形结合,再到抽象的推理计算,一下子就扣住学生心弦,唤醒了他们头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了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二、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本节课,徐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处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寻求策略,接着独立画图感悟思考,最后师生交流,教师用简洁明了的板书体现假设的策略。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建构数学模型。
三、教学方式的呈现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活动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本节课中,徐老师的思路是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如何进行假设,与同伴的协助下完成假设的操作过程,然后让学生来说说“为什么这样假设”,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假设活动,反思假设的过程,使他们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假设的思考。
假设思想对于学生来说只会意会而不会言传,生活中虽然处处存在,但留心不多,应用的更少。而徐老师的课能够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很好的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
(撰稿:吴晓萍 摄影:林冲 审核:叶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