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2日,六年级数学教研组举行第一次教学研讨。全体数学老师坐在六9班教室,全程观摩叶仁亚老师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
叶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的理念。
一、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与能力的培养。
叶老师首先安排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用12个小正方体能摆出多少个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学生根据摆的情况,进行填表,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不同的摆法。根据汇报的情况,教师启发学生认真观察,看发现了什么,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发现规律: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它们长、宽、高的乘积的过程,这一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
二、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又无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在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如牙膏盒13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等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课程接近尾声之时,叶老师始终没有忘记让学生再次感受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学习了它,就应该把它运用到生活中。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并学有所获。不但能做到较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做到灵活的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新知,既训练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
(撰稿:林冲 摄影:吴晓萍 审核:叶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