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图片新闻>>文章内容
湖塘二实小四年级语文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6-05-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探究交流课堂教学 有效提升语文素养
——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
五月,如花如歌;五月,如诗如画。5月19日,迎着美好的时光,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第四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由胥志莺老师执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叙事性较强的文章,文章主要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过程。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和感悟,引导学生从爱因斯坦的穿着、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节方面来感受爱因斯坦的人物形象。
胥老师的这堂课呈现出三个特点:1、踏实。胥老师认认真真、踏踏实实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和多媒体课件,活动前诚恳试教,反复修改教案,最终确定一根主线,抓住不同人物是否认为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展开学习、讨论、交流。2、朴实。胥老师的课堂朴实无华,温文尔雅。老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对话,用微笑的眼神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整堂课教学环环紧扣,从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相撞、相遇、相处中逐步感受爱因斯坦的精神丰满。3、扎实。这堂课胥老师把外貌描写定为写作指导的训练点,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抓住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部分体会他的不拘小节,课后布置学生写一写衣着整齐的爱因斯坦,由学到练,扎实到位。
课后,同教研组的老师研讨热烈,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严校长也提出独到的见解。严校长认为,抓住“伟大”是没错的,但无需从小女孩的父亲、小女孩、“我们”(学生自己)这样三个角度来体会爱因斯坦是否伟大,可以始终围绕小女孩的情感展开学习,因为小女孩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之一。另外,严校长还提出,本堂课就可以抓住“伟大?”—“伟大!”的认识过程展开教学,先是小女孩质疑,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吗?通过相识相处,小女孩逐步肯定爱因斯坦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在这个由问号转变为感叹号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更多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了解他的成就,从而让学生从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到走出文本,去认识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在“伟大”后面加上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本次上课,听课、评课活动,给青年教师提供了自身发展,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教研活动合作、对话、专业探究的过程,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在二实小四年级语文教研组这个凝聚力很强的大家庭里,在这样的研讨氛围中,我们师生的语文素养都将在更高效的课堂中得到有效提升。
(撰稿/摄影:宋爱芳 审核:吴涧芳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