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德育案例>>文章内容
仪式之礼课程
发布时间:2018-03-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仪式之礼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中规定:7-12岁(小学阶段)

    1.升国旗时脱帽、注视国旗行队礼,唱国歌声音响亮。

    2.参加入学仪式、成长仪式、入队仪式、毕业仪式等活动时,着装整洁,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或队徽。

    3.仪式活动中,按规行礼,肃立倾听,不随意交流、走动。

    4.春节向师长拜年。

    5.清明祭扫不穿鲜艳衣服。

 

{C}1.{C}仪式

    多指店里的秩序形式,如升旗仪式等。在古代,这个词也有取法,仪态或者指测定历日的法式制度的意思。
  在人类学研究视野和意义范畴内,仪式首先被限定在人类的社会行为这一基本表述之上,有人提出仪式是纯净的行为,没有意义或目的,有人指出,仪式是关于重大性事务的形态,而不是人类社会劳动的平常形态,也有人认为仪式就像一场令人心旷神怡的游戏,在仪式里面,世界是活生生的,同时时间又是想象的。然而,它展演的却是同一个世界。
  例如:为教育的专门场所,仪式自不可避免。受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的影响,或者学校本身教育的需要,学校常常举行一些特殊的教育仪式。比如课前师生问候礼、升学典礼、毕业典礼、祭扫烈士墓、十八岁成人宜誓等。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校的教育仪式具有两种基本功能:第一,可以提升精神境界,以典礼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营造出特殊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第二,表达内隐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借助美的教育形式,使内隐的教育要求外显化,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仪式活动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造性的运用。精心安排的教育仪式,透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产生多种意识水准下的综合效应。
  仪式中丰富的艺术因素,使仪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心理内化力。如毕业典礼,通过朗诵毕业诗文、接受毕业证书,赠送毕业纪念品等活动,可以孕育出对母校的深厚情谊。从教育效果看,教育的形式有很多,而仪式教育则赋予某些教育活动以特定的规范,通过庄严肃穆的议程展开,目的是提升教育活动的效果,加深教育的印象,以承载教育的意义和教育者的某些道德期待。

2.仪式之礼儿歌:

听到集合号声响,迅速列队整服装;

行进有序快静齐,精神抖擞进操场。

升旗式,受教育,尊重国旗守礼仪;

迎、升国旗要肃立,大家齐敬礼。

唱国歌,要庄重,唱正确,放高声。

专注听讲守规章,话前话后要鼓掌;

升旗仪式结束后,整齐安静快退场。

 

思考与实践:

1.仪式之礼包含哪些内容?

2.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学习国旗班战士的仪容规范。

3.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说说自己的感想。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