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班家访手记
湖塘桥实验小学 蒋维燕
12月,我们家访了本班的两名学生,两位同学的家庭情况都比较特殊。钱婵婷同学本学期新转入,不是本地人,由于父亲工作关心屡次搬家,目前在常州湖塘吾悦广场定居下来,父亲做室内装潢,母亲全职在家,又育有一个小女儿,目前也在实小本部一年级就读。父母学历都不高,所以都反应过对于孩子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该生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但是非常诚恳、踏实,学习比较自觉,本学期进步也非常明显。另一位张紫月同学四年级时从希望小学转入,家庭条件相当简朴,和爷爷奶奶,姑姑等挤在十几平米的小出租屋内。孩子每天公交车上下学,独立能力很强,也非常懂事。父母远在深圳打工,几乎不回来,每年暑假孩子会前往深圳与父母团聚一段时间,父母还育有一儿一女,家庭负担比较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非常积极好学。家长对于老师的家访都非常的欢迎与热情,家校合作,及时地反映了孩子在学校以及在家里的一些生活、学习状况,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帮助,非常有效。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不能去。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老写的亲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
对于家访的对象是后进生,我觉得后进生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受到老师的称赞时会很高兴,老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从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用优点去克服缺点。所以在家访时我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匪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