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权益保护>>文章内容
转发:《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02-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常文明委20147

{C}{C}{C} 

 


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通知

 

各辖市、区文明委,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

为推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第二个率先”进程相适应,促进常州“人的现代化”,形成未成年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引导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崇尚文明,根据省文明委部署,市文明委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和省文明委《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苏文明委〔20143号)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成长空间,突出基本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做起,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常州人。

二、工作目标

1、全参与。引导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把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作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主动关心和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

2、显实效。引导未成年人了解养成文明礼仪的重要意义,学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涵育文明,了解当代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

3、创品牌。引导各地、各部门立足实际,区分未成年人不同成长阶段,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学习生活全过程,引导学校、家长和未成年人在广泛参与的过程中学礼知礼守礼,在养成教育、主题活动、道德实践、机制建设等各个方面积累经验,树立品牌,推动常州这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主要内容

按照《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要求,重点开展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八大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详细内容见附件)。

1、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2、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庭日常就餐、公共场所用餐、社会交往聚餐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3、言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言语交谈、正式场合交流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4、待人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特定场合交往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5、行走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徒步行走、乘用交通工具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6、观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7、游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外出旅游、参观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8、仪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参加升国旗、入队、入团、毕业、传统民俗等仪式活动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重点项目

主要分为四大工程10个工作项目。分别如下:

(一)学校育人工程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有条件的学校可试点开设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专门课程,鼓励学校开发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发挥好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主题班(队)会课、主题团日、升旗仪式、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活动,固化展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成果

1、“师生问礼”——深化学校道德讲堂建。把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作为开展学校道德讲堂活动的主要内容,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传播身边先进典型,提升全体教师的文明礼仪素养、文明礼仪示范意识,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在活动形式上,力求效果第一,设置师生易参与、乐参与的环节,引导师生在参与中收获知识、得到提升。各学校道德讲堂示范点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其他学校道德讲堂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努力做到“领导带头、全体都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各辖市区)

2、“寻找校园礼仪之星”网络评选。在中国常州网、常州文明网、“阳光心港”、常州教育信息网开设“我身边的校园礼仪之星”专栏,设置展示平台,安排网络评议环节,组织广大未成年人以漫画、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身边同学守礼行礼的典型事迹、动人瞬间,引导广大学生、家长、教师积极参与网络评议,营造线上线下、校园内外共议礼仪、同讲文明的浓厚氛围。四月起,每月网络评选常州市“月度校园礼仪之星”10人,全年表彰100名“年度校园礼仪之星”,展示常州广大中小学生的良好风貌,树立懂礼仪、讲文明、有道德的未成年人先进典型人物。(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明办、中国常州网、各辖市区)

3、制定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考核评估体系。突出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两个重点,把握学校、学生、教师三个环节,着眼未成年人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文明礼仪状况,采取定性和定量考评相结合的办法,由市文明办和市教育局组建课题组,研究制定《常州市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考核评估体系》,形成百分考核办法,确立工作导向。委托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会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整体观察、资料审核等方式对学校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成效进行考量。6月,完成考核评估体系的征求意见稿,并开展中试测评,9月正式成文下发。(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

(二)家庭育人工程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运用好各级各类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及各类妇女儿童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家庭共学礼仪活动,不断提升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素养。

4、“家庭花——礼仪在我家”亲子活动。以“大手拉小手、文明齐步走”为主题,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实践亲子活动,帮助家长掌握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内容,引导家长在孩子的不同阶段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做好文明礼仪示范,教育孩子懂礼仪、守礼仪,对日常生活中孩子的不文明行为,要及时纠正,不溺爱、不放任,特别是主动加强与学校的互动,全面掌握、共同提升孩子的文明礼仪修养。(责任单位:市妇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各辖市区)

5、“十万家长学礼仪”活动。运用全市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以“科学家教进万家”活动为有效载体,通过组织家长读书学习、示范巡讲、公益培训、演讲比赛、微电影等活动,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深入农村、深入家庭,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的内容,树立家长着力提高文明礼仪知识的覆盖面和有效度,激发家长立德树人、科学教子的责任感、紧迫感。(责任单位:市妇联、各辖市区)

(三)社会育人工程

充分挥发实践教育的养成作用,利用中小学生寒、暑假,举办各类文明礼仪夏令营、冬令营,帮助未成年人学习和践行文明礼仪规范,鼓励有条件的文明单位与学校对接未成年人实践需求,尝试建立“文明单位未成年人开放日”制度,引导未成年人参加各种自立自强的体验活动。

6、“邻里守望”——小公民志愿服务活动。抓住寒暑假、双休日等时机,组织和引导未成年人走进社区、文博场馆、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植绿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等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做“文明小义工”;到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困难家庭等,为特殊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公益服务,做“爱心小天使”,引导上述各类场所主动为未成年人参观学习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支持。(责任单位:团市委、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文广新局、民政局、各辖市区)

7、“周末有礼”——社区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整合城乡社区“阳光驿站”、“希望来吧”、“四点钟课堂”、“社区国学馆”、“周末鸿溪私塾”等社区教育载体,建好用好街镇未成年人成长指导服务中心,组织“五老”人员、结对教师、专业志愿者等为开展文明礼仪规范培训、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帮助未成年人学习和践行文明礼仪规范。发动基层社区开展好文明礼仪楼院、楼道、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营造互助友爱、彬彬有礼的邻里环境,以此带动未成年人养成崇德向善、崇尚文明的良好习惯。(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各辖市区)

(四)文化育人工程

充分发挥文化环境的感染和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专题公益广告征集展播、优秀文化文艺作品创作推广、各种仪式教育活动,运用各种媒体、媒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8、征集展播专题公益广告。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征集活动为载体,突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主题,面向社会征集平面类、视屏类、短信类公益广告作品;与中华恐龙园联合制作系列动漫公益广告,推出常州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固定形象;发动民间专业人士,制作以金坛刻纸、留青竹刻、乱针绣等传统文化形式的公益广告作品,赋予公益广告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色彩。在全市各级各类媒体媒介定期推出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在润物无声中教化育人,并力争在省级以上媒体进行展播。(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委宣传部、各辖市区)

9、创作推广优秀文艺作品。围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的内容,举办未成年人文明礼仪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活动,举办文明礼仪手绘画创作大赛,编创分年龄段的系列儿童剧,在全市各学校、社区广泛进行推广,通过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艺形式,传播礼仪知识,普及文明理念,引导广大未成年人逐步养成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市文联、中国常州网、各辖市区)

10、规范系列仪式教育。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入队仪式、青春仪式、入团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围绕上述形式,分别举办全市现场观摩会,编印图文并茂的标准化操作手册下发,为全市各基层单位开展活动提供遵循。(责任单位:团市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各辖市区)

五、工作要求

1、凝聚普遍共识。各地要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列入文明委重点工作内容,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主动参与,明确责任,协同配合;文明办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加强督促指导,形成各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教育部门要强化学校责任,在课程改革、教材研发、师资配备、课时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作出安排,明确专人负责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同时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要在局属学校确定1所初中、1所高中,在每个辖市、区确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辖区内没有中学的,相应增加小学阶段的试点学校数,作为全市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试点学校),在今年春季开学时即开展深入探索,积累经验,树立标杆;在秋季开学时全面推开。团委、妇联、关工委等单位要结合工作职能,依托各自活动载体和工作品牌,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共同把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2、强化评价导向。市文明办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情况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纳入对各辖市区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综合考核体系,作为机关作风建设考核体系中“机关效能文明”的考核内容,列入市级以上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考核指标;作为评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的重要条件。教育部门要优化教育评价标准,把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情况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开展经常性督导检查;把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表现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之一;把教师和行政人员在教学和管理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妇联组织要围绕评选推荐“好爸好妈好孩子”,把文明礼仪纳入好爸好妈的评价标准体系之中。相关部门要适时开展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优秀案例、文明礼仪优秀校本课程、文明礼仪示范社区、文明礼仪优秀讲师、文明有礼家长等评选活动。

3、创新教育载体。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区分未成年人成长不同阶段的接受方式,设计开发多种教育载体,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要采取总结分析、案例解读、现场观摩等形式,打造“小公民”志愿服务行动、社区精品课堂、文明有礼“微行动”、“快乐礼仪”教育等活动品牌,切实增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依托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会建立专家库,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专题研讨。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作用,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和常州地方传统文化中以礼养德的思想精华,使之体现在“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中。

4、营造浓厚氛围。市各主要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常州日报“沐浴阳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版、“阳光心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站、“文明常州”微信频道,要开设礼仪教育专栏和专题节目,重点加强对“八礼四仪”的解读,加强对教育活动进展情况、特色做法和工作成效的报道,不断扩大礼仪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依托各级各类文明网、教育网、校园网、班级QQ群、校园BBS、文明小博客及移动客户端等网络平台,把文明礼仪规范要求体现到网络中去,增添文明守礼正能量。各级中小学、幼儿园和村镇、社区要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文化墙等宣传阵地,张贴悬挂文明礼仪教育标语、宣传画;各地要把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纳入户外广告、楼宇电视、社区电子屏公益广告内容,让文明礼仪教育随处能见、随时可学,使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提升。

 

附:《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

 

 

 

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42 

 

附件

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

 

 

3-6岁(幼儿园阶段)

7-12岁(小学阶段)

13-15岁(初中阶段)

16-18岁(高中阶段)

仪表之礼

目标

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具体规范

1.学会自己刷牙、洗脸,在家长的帮助下梳理头发。

2.学会自己穿衣、穿鞋。

3.学会自己揩鼻涕、擦汗。

1.勤洗头、洗澡,头发、身体无异味。

2.指甲里无污垢。

3.不当众挖鼻孔、掏耳朵。

4.勤换衣服、鞋袜,保持仪表整洁。

5.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

6.保持书包和个人物品整洁。

7.公共场合不脱鞋。

8.站立时抬头挺胸。

1.不染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2.公共场合着装得体,不穿背心、拖鞋。

3.不佩戴项链、耳环(钉)、戒指等饰物。

4.坐时男生不跷二郎腿,女生并拢膝盖。

5.走路不勾肩搭背。

1.不纹身、不化浓妆。

2.衣着不过于暴露。

3.不追求名贵服饰。

餐饮之礼

目标

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具体规范

1.饭前洗手,饭后洗手、擦嘴。

2.学会使用餐具,自己吃饭,不撒食物。

3.吃饭时不吵闹,不独占食物。

4.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

1.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

2.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

3.等候家人一起吃饭。

4.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

1.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大声喧哗。

2.适量盛取食物,不剩饭、不剩菜。

3.就餐时保持餐桌、地面整洁。

4.在学校食堂用餐后,主动整理归放餐具。

1.用餐时先请长辈、客人就座再动筷。

2.为别人夹菜要用公筷。

3.尽量不起身夹菜。

4.提前离席,向长辈、客人礼貌打招呼。

5.在饭店用餐时,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

言谈之礼

目标

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具体规范

1.学会使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用语。

2.在成人的提醒下,能主动与人打招呼。

3.学会举手发言。

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2.接听电话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电话。

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4.在校园和公共场所讲普通话。

5.不说脏话谎话。

1.与人交谈时目视对方,不东张西望。

2.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3.不强迫别人回答不愿意说的问题。

4.讲话音量、语速适中,让别人听得清楚。

1.不打听不泄露别人隐私,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2.与人交谈时多给别人讲话时间。

3.语气平和,言语谦恭。

待人之礼

目标

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具体规范

1.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

2.不随便乱动别人东西。

3.按照规则和要求玩游戏。

1.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表示祝福。

2.尊重老师劳动,上课认真听讲。

3.遇人面带微笑。

4.进别人房间先敲门,得到应允再进入。

5.用他人的东西,应先征得他人同意,

用后及时归还并致谢。

6.用零花钱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1.客人来访,热情相待,出门迎送。

2.不在休息时间拜访他人、给别人打电话。

3.不对老师、同学的相貌和衣着评头论足。

4.不顶撞家长、老师。

5.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1.学会原谅他人。

2.尽力完成答应别人的事。

3.上网聊天用语文明,不编发、转发恶意造谣、诽谤贴子。

4.拜访他人应预约,并准时赴约。

5.及时回复正常交往的手机短信、电子邮件。

6.尊重少数民族和外国友人的风俗习惯。


行走之礼

目标

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具体规范

1.看到红灯知道停、看到绿灯知道行。

2.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3.行走时跟好家长,不在马路上奔跑嬉闹。

1.认识交通标识,遵守交通规则。

2.上学放学时走规定路线。

3.乘车有序排队,不拥挤、不插队。

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上跑、不下跳,不并排前行,不推挤他人。

5.乘自动扶梯靠右站立,空出左侧通道。

6.不乱按电梯的按钮。

1.步行走人行道,骑车走慢车道。

2.骑自行车进出校园大门要推行。

3.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让路。

4.不翻越交通隔离护栏。

5.不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吃东西

6.热心为他人指路。

1.进出电梯礼让他人。

2.采取合理方式帮助跌倒路人。

3.主动搀扶老人、盲人过马路。

4.不在道路上交谈围观,拥堵交通。

5.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把脚跷到前方椅背上。

观赏之礼

目标

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具体规范

1.在家长、老师带领下学会鼓掌。

2.不乱扔杂物。

3.不乱走乱跑,不大声吵闹。

1.提前入场,对号入座。

2.不随意走动,不高声讲话。

3.瓜皮果壳放入垃圾袋,自觉带离场馆或送入垃圾箱中。

4.不站立和在通道观看。

5.观看结束有序离场,不拥堵通道、出口。

1.观看演出,尊重演员劳动,在合适时机鼓掌喝彩。

2.不爆粗口,不喝倒彩。

3.未经允许不随意拍照摄像。

4.观看时取下帽子,尽量降低身体重心,不影响后排观众观看。

5.无特殊情况不提前退场,确需退场,在演出节目间隙离开。

1.观赏高雅艺术演出时,要着正装。

2.将手机关闭或置于静音状态,接打电话轻声细语。

3.观看体育比赛控制情绪,不出现过激行为。

游览之礼

目标

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具体规范

1.知道跟好家长、老师。

2.不踩踏草坪,不采摘花果。

3.不乱扔垃圾。

1.便后及时冲水,不随地大小便。

2.不触摸文物,在景物上不画写、不划刻。

3.不追、捉、打、喂动物。

4.不攀爬景区设施。

5.带走自己产生的所有垃圾。

1.吐痰和口香糖用纸巾包好丢入垃圾箱。

2.在景区长椅上不躺卧,不用物品占座。

3.排队等候留意1线。

4.在不允许拍照的地方不拍照,在有关闭闪光灯标志的地方自觉关闭闪光灯。

1.跟团出游不拖大家后腿。

2.不用酒店内的床单、毛巾擦鞋。

3.旅途中给当地人或国外友人拍照先征求对方同意。

4.游览应了解并尊重当地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仪式之礼

目标

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具体规范

1.升国旗时,立正站好、目视国旗、不说话。

2.知道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

3.会向师长说祝福的话语。

1.升国旗时脱帽、注视国旗行队礼,唱国歌声音响亮。

2.参加入学仪式、成长仪式、入队仪式、毕业仪式等活动时,着装整洁,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或队徽。

3.仪式活动中按规行礼,肃立倾听,不随意交流、走动。

4.春节向师长拜年。

5.清明祭扫不穿鲜艳衣服。

1.参加青春仪式、入团仪式、毕业仪式等活动时,着装整洁,共青团员戴团徽。

2.重阳节问候家中老人,参加敬老活动。

1.参加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向师长表达感恩之情。

2.参加成人仪式穿正装。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