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陈燕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童、难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认读生词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看图讲述)
渡: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呢?看图。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交流。
2、捉到了这样一只可爱的蝈蝈,他愿意送给盲婆婆吗?
生自由读第一节。
3、交流。追问:从哪看出来?(乐呵呵 喜滋滋)
指名读,指名生回答:你读这个词的时候心情怎样?评价引导体会词语开心的意思。
4、谁来当一回这个小男孩,开心地把蝈蝈送给盲婆婆?指名生两名生读。
5、像文中“乐呵呵 喜滋滋”这种形式的表示心里很高兴的词语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大屏幕出示:笑眯眯、笑嘻嘻、笑盈盈、笑哈哈、甜滋滋、乐滋滋)齐读。
6、指导朗读:小男孩把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多开心啊!来,让我们也一起开心地把蝈蝈送给盲婆婆吧!读!
过渡:小男孩见到了盲婆婆,会说些什么?
(二) 学习第二自然
1、指名读。
相机点评:(听出来了,你很激动)(你很兴奋)他兴奋地对盲婆婆说~(指名读)
2、听出来了吧,小男孩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呢?
请你想象一下,他会怎样唱,给盲婆婆听带来快乐呢?谁来亮开嗓子唱一个。(指名一生唱)
3、唱得真好!盲婆婆听了一定非常开心!
4、指导朗读:文中的小男孩就是这样关心与陪伴着盲婆婆,给盲婆婆带来了许多的快乐。要上学了,他担心盲婆婆寂寞,特意捉来一只蝈蝈代替自己唱歌。多细心的孩子啊!来,一起把他美好的心愿告诉盲婆婆。(齐读)
(三) 学习第三自然
1、学习第一句
(1)蝈蝈欢快地唱着,唱着,盲婆婆专心地听着,听着,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2和填空,学生看图想象自由练说。
她来到田野
仿佛看到了( )。
(2)指导朗读:
一望无边的田野,清清的小溪。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指名配乐朗读)
好美的田野!(指名配乐朗读)
好欢快的小溪!(指名配乐朗读)
我仿佛听到小溪在叮咚叮咚地流着!(指名配乐朗读)
一起美美地读!(齐读)
听着蝈蝈美妙动听的歌声,盲婆婆仿佛重见了光明,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瞧!她心里多开心啊!再读!
2、学习第二句
(1)蝈蝈蝈蝈欢快地唱着,唱着,盲婆婆专心地听着,听着,她又想起了什么呢?读。(出示句子2)
(2)童年是人生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也许盲婆婆小时候跟我们一样,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此时,蝈蝈的歌声让她想起了童年哪些快乐的事呢?
学生练说
(3)指导朗读:
多么快乐的童年!谁来读?(配乐指名朗读)
多么幸福的童年!(配乐指名朗读)
多么快乐的盲婆婆!(配乐指名朗读)
让我们一起分享盲婆婆的快乐!(齐读)
3、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蝈蝈的歌声,唤起了盲婆婆对美丽大自然的想象,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为盲婆婆减少了缺憾,增添了乐趣。这便是小男孩送蝈蝈的用意。来!一起把他的美好心愿告诉盲婆婆!(齐读第三自然段)
4、小朋友,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会给盲婆婆送上什么心愿呢?大声地告诉盲婆婆,好吗?
大屏幕出示:歌声会领您走进( ),
看到( )。(学生想象练说)
师:听了你们的心愿,我仿佛看到盲婆婆笑得更甜了。
(四)学习第四自然
1、指导朗读:
我们愿蝈蝈的歌声一直唱下去!愿盲婆婆永远快乐!读!(齐读)
谁再来唱一唱!指名读。(评价:多有节奏啊!真动听!真是欢快的歌声!)
2、听着这欢快的歌声,此刻盲婆婆觉得——(引导:不再烦恼,孤单寂寞、眼前不再是一片黑暗,仿佛重见了光明,重新找到了快乐。)
三|、总结升华
1、是啊!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其实就是小男孩奉献给盲婆婆的爱心。板画
2、小男孩呢,给了盲婆婆快乐,他自己呢,也是乐滋滋的。他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这就是助人为乐。(板书:助人为乐)
3、你在生活中见过人们帮助残疾人吗?生交流。
4、老师也收集到了这样的画面,出示图片,音乐(《爱的奉献》伴奏音乐)。
5、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用行动去关心、帮助残疾人吧。
四、感情朗读全文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把小男孩的爱心,把我们大家的爱心送给盲婆婆吧!(齐读全文)
五、学习生字:童、难
出示:童、难
1、一起读。 板书设计: 送给 盲婆婆的 蝈蝈
2、你能给它们找个词语朋友吗?助人为乐
与“难”意思相反的是~(易)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或者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