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 有效教学
——记御城校区语文智慧课堂之诗歌教学研讨活动
12月26日上午,我们在美术教室(二)开展语文智慧课堂之诗歌教学研讨活动,一起聆听了杨秋霞老师和张彩虹老师的诗歌教学。
杨老师执教内容为古诗《登鹳雀楼》。古诗凝炼,魅力无穷。杨老师的课堂体现了四大特点:一、设计精,从导入开始便丝丝入扣,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整堂课的精心设计,更让学生们品出了诗句描绘的景之美,品出了字句炼之妙,品出了诗人情之深,诗味随之涌出。二、渗透强,在朗读时紧抓诗歌的特点,讲究朗读技巧,声断气连,有气韵。三、感受深,整堂课有画面,有道具,感受诗句时还有谱曲,学生感受颇深,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宽度。四、总结精,在总结时,杨老师用了精炼的语言,和学生共同总结,“三个名”的概括引读,体现了杨老师对本课的目标定位很准。
张老师执教了现代诗《大海睡了》,全诗共8行两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张老师的课堂气氛很轻松,教学设计也很巧妙,以三组词语为抓手,由读词到读句再到读整首诗,设计有创意,有新意。在朗读时,也把握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读的形式多样,训练很扎实也很到位。整节课堂上散发着浓浓的诗韵和诗味。
课后,听课老师们对两位老师的课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严校长也对两堂课做出了高度评价:总结了两堂课的共同特点:一、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都突出了朗读,运用多样的方法读出层次,读出节奏和韵律。二、体现了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教学特点,古诗离我们较远,在理解上有困难,所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很重要。而现代诗歌则更侧重情境与形象的感受。三、体现低年级诗歌教学的特点,多以音乐和画面来辅助感受意象。严校长还提出了两点建议:要关注生字教学的方法,在象形识字时也应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演变?演变是让识字更简单,让汉字更美观。同时,感受意象也要做充分,尤其是感知画面时,应注意画面的整体性,感知后想象表达时,要表达充分。
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我们也可以说“有智慧则自成风格,自成一家。”两位老师的课给我们诗歌的有效教学提供了范例,带给我们的启迪是深远的。
(撰稿:钱丽 摄影:陆鹿 审核:杨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