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想象重表达,对比升华感诗情
——记湖塘实小御城校区六年级语文研讨课《如梦令》
3月4日上午,王敏燕老师在御城六(2)班执教研讨课《如梦令》 ,诗词之美洗去铅华,呈现其中。
词境令人沉醉
词境,寥寥数言容纳了丰富的内容,有助于学生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词作中的思想感情。王敏燕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开篇便以旧带新,让学生通过诗与词的对比,明确了词的特点。语言、图片、音乐层层渲染,利用文本解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紧扣词眼“醉”分析词人究竟为何而醉,“宴饮美酒”之醇、“溪亭日暮”之景、“友朋做伴”之乐,孩子们沉浸其中,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品味语言,走进词境,让学生体会到词人不仅醉在美酒中,还醉在美丽的风景中,更醉在幸福的生活中,把握住了词人的情感脉搏。
想象引发争鸣
想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素养一个重要途径。王老师通过想象展现两个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又以声音入词串联,重整“一滩鸥鹭”,把整首词描绘成一幅流动的画,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王老师重视学生的古诗词积累,语言训练,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打下根基。
对比产生冲击
对比,让学生更能缕清词人的创作轨迹,李清照的作品分前期,后期,内容情调迥异。后期作品多写凄凉愁苦,而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反映了她无忧无虑的闺中生活和温柔婉约的少女衷肠。峰回路转,练习二中《夏日绝句》与这首词的对比,使学生对李清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由读词到读作者,又由作者的生活、情感经历回归到本首词,从而产生比较强的情感冲击。
美哉!语文!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如梦令》一曲终了,诗词韵千载未歇。
(撰稿/摄影:臧静 审核:杨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