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记御城校区一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春寒料峭,一年级组第一次语文教研活动渐渐地拉开了帷幕。3月11日上午第2节课,我们全体语文老师走进一(1)班教师,聆听孔春燕老师执教的《春到梅花山》。
整节课,孔老师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有效整合。一开始复习和梅花有关的生字词,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和理解说一说自己头脑中的梅花的样子,其后再观看梅花山的美景,辅助学生进行合理地思考,将学生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完善学生头脑中艺术世界的构建。另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整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播放音乐,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有效整合。
其次,孔老师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多种方法去感悟梅花的多、美、香。例如文中描写梅花,“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朵朵白云,晶莹透亮,发出淡淡的清香。”孔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同桌表演“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让学生领悟梅花开得多,挨得紧。理解“晶莹透亮”这个词时,先让孩子们欣赏美丽的梅花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梅花,结合描述理解“晶莹透亮”加深他们的感知体验,从而读好课文。
最后,同级组的老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1、在教学中,教师不宜牵得太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2、要把握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落实到位。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孩子,才能有“自主阅读”,才能谈“个性化的阅读”。孔老师的课为我们一年级老师又带来了新的思考。
(图/文:范琴芳 审核:张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