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湖塘桥二实小举行杨文娟名师工作室活动
发布时间:2015-11-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立足课堂实践 共享研究成果

——常州市杨文娟名师工作室2015年第9次活动在湖塘二实小举行

11月19日上午,常州市小学品德课程杨文娟名师工作室活动在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来自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二实小品德学科教师以及周边兄弟学校的品德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第一节课,由来自浦前小学的苗花老师执教二年级的《走近聪明屋》。在课堂上,教师先罗列古今中外发明家的故事,引导孩子发现成功的秘密,用美国画家海曼的故事,开启了学生“有创意生活”的智慧之灯,接着,将活动巧妙地引入课堂,如“我的创意一级棒、“纸桥设计我能行”,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探究,借助实践,引导学生乐于尝试、勇于探究。这种体验和感悟是发自内心的,而且这样的活动,学生也乐于去参与。这堂课,践行了“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这个理念,使每个学习主体都参与生活、尝试改变生活。这样,他们的思维会因碰撞而得以发展经验,会因交流而得以丰富,智慧会因探究而得以生成。

第二节课,是金坛区社头小学的周涛峰老师执教的《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要安全地成长”的第二课。在教学中,周老师能围绕核心问题“活动化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及“如何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来设计活动:“火眼金睛找危险”、“七嘴八舌避危险”、“虎口逃生有方法”,三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课始的师生交流中,老师就着力在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认识生活中的危险标志中引入学生的生活记忆,在探究中了解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体验火灾中如何逃生。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有感而发,充分认识到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并找到了合理的自救自护的方法。在巩固教学中,周老师巧妙地通过“勇夺智慧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了归总,帮助学生形成能力,指导学生行为。最后,通过一首《安全儿歌》将本课内容进行了总结,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三节课,是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庄荷娟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一课。本课紧扣“唐诗”这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围绕唐诗的诗意、作者等情况的探究活动中,感受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引发传承文化传统的历史责任感。庄老师围绕“如何让教师成为活动的重要资源”和“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探究性活动?”这两个问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实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前,老师设计了探究“唐诗”的问题研究表,学生利用身边的教材等资源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课堂上,学生在汇报调查结果的同时,采用评价表对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评价,不仅感受到古诗“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的特点,也领略到唐朝美丽富饶的景象,最后在生活中的古诗练习中感受到古诗不仅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研读古诗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习古诗提供方法、途径,是一节渗透着教者教学思想的品德综合活动课。

在随后的“头脑风暴”式的研讨过程中,工作室成员围绕“基于经历与体验的小学品德学习方式变革研究”这一课题,结合三节课的教学实例进行了研讨,同时,带着各自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教学策略的探讨与总结。三节课呈现的鲜活的案例,不仅体现着执教者深刻的教学思想,更引发了大家对课堂的剖析与思考,在“如何根据年龄特点设计探究性活动”、“活动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个活动的组织如何体现层次性?”等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更明晰了研究方向与思路,在草根式的研究中寻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即将编撰的《小学品德课堂活动设计与组织25问》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品德学科的教学研究更加系统化、序列化、专业化。

(撰稿:庄清清、黄芳、李倩 摄影:王烨 审核:庄荷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