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协作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湖塘二实小举行
冬日久违的暖阳里,迎来了中一协作片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得画、得意、得味——古诗词教学研究活动”在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观摩教室活力绽放。武进教育局教研室张新东校长和中一片的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观课 明意图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支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庄清清老师和臧静老师围绕“想像得画、表达得意、吟诵得味”为大家呈上了两堂研究课。
庄清清老师执教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说理诗。如何让说理诗也上出诗情画意?结合本次研究的主题,庄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突破:“温故然后才知新”——背诵古诗,借图破题;“不会作诗也会吟”——理解诗意,吟诵得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读古诗,领悟诗意;“打破沙锅问到底”——联想读诗,感悟道理;“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文对照,情境还原。
臧静老师执教了《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教者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图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词中的画意;通过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中的意境之美。然后,教者让学生抓住“茅檐”“ 青草”“翁媪”“三个孩子“等意象,想象画面并写出画面,从“意象”形成“意境”。教者还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学生通过朗读和联想,感悟了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评课 指方向
课后,在两位老师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后,老师们对两堂课作出中肯的评价:董晓芳老师从“尊重学生 大胆放手”、“比中明理 真切可感”“想象写话 情意相融”三个方面肯定了庄老师对说理诗的教学:这堂课以尊重学生为起点,利用联想写话为桥梁,通过所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相结合,让诗从书本上搬到自己的心里,让诗的养分输入学生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身体、思想的一部分。庄荷娟副校长从“我们的思考、追求、反思”三个方面,认为臧静老师的课堂,带着“让古诗词教学焕发诗意的美”的教学思想,采用“想象得画、吟诵得味”的教学策略,努力追求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用心追寻诗词教学的理想课堂。最后,教研室张新东校长从“主题鲜明”、“策略得当”两方面对本次古诗词教学研究活动作出了充分肯定,并高屋建瓴地为今后的古诗词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古诗词,富有含蓄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在今后的诗词教学中不仅要做到“得画、得意、得味”,还要力求做到“悟言、 悟情、悟人”。
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基于此,深化古诗词教学研究,使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我校在古诗词教学研究的道路上已经迈开了步伐,但需要做的还有许多。让我们踏浪披风醉心于研究,只待一树花开,相信终有一天,诗词教学之花必将完美绽放。
(撰稿:杨秋霞 摄影:王烨 审核:叶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