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湖塘实小二年级语文组开展古诗教学研讨
发布时间:2016-02-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诗情画意学古诗,象意深浅探教路

  ——记湖塘实小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古诗教学研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诗言志”,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吟读古诗词如在花海中徜徉,其色、其香、其味熏陶着人的心灵。因此,吟读古诗词是培养儿童立志、发愤、成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当重要的方法。

  12月9日,在严校长的带领下,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走进了樊思琪老师、杨英芝老师的课堂,聆听了《登鹳雀楼》和《青松》两首诗的教学。

  环环相扣,板块分析显梯度

  在《登鹳雀楼》的教学中,樊思琪老师的教学目标划分明确。她分别用“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悟诗理”五个板块,层层深入地理解古诗。樊老师教学过程紧凑连贯、一气呵成,让学生在古诗的意象中理解诗歌意境,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入情入境,紧抓字眼明诗意

  杨英芝老师的《青松》教学别具一格,杨老师对学生们读诗的要求尤其值得老师们学习,她先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诗,又让学生们根据老师的范读划分停顿、悟诗意。课堂上,她紧紧围绕着“压”、“挺”、“直”、“高洁”等字眼,将青松不怕寒冷、四季常青的品格活灵活现地展现给学生。

  点石成金,淡妆浓抹总相宜

  课后,严校长对樊老师、杨老师的课堂做出了精辟的点评,让在场教师对古诗的教学豁然开朗。首先,严校长强调把握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因为古诗经常将“意象”和“意境”相结合,学生对“意境”的理解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意象”,淡化“意境”。接着,严校长建议在教学时候尽量采用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拟人化”教学,将“大雪”和“青松”人物化,让学生自主想象“大雪”和“青松”的对话,再将雪前和雪后的青松做对比,凸显青松的“高洁”品质。最后,再简介陈毅元帅写诗的背景,用大量的“意象”铺垫,呈现出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宁折不弯的品格“意境”。

  古诗是我国文学体裁中最美的,古诗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严校长用他广博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古诗教学应以“读”为基础,以“释”解诗意,以“悟”展个性,以“拓”促提升。相信我们的古诗教学在严校长的指导下,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摄影:金天 撰稿:王欢欢 审核:张优芬)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