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湖塘二实小五年级语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6-04-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立足文本 适度拓展 促进发展

——记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四月,最是花香漫溢时。于和煦的暖风中,全体五年级老师在严校长、庄校长的带领下,一起步入臧静老师的教室。

臧老师执教的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编写成《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矢志不渝的精神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臧静老师紧紧围绕课题中的“发愤”一词,从《辞源》上对这一词语的三层意思展开解读:立志写史记;下定决心写史记;心里觉得不满足,奋力为之。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则立足文本,以“为什么他下定决心要编写史书?”“他是怎样发愤著书?”两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词句,诵读感悟,想象表达,从而达成感悟人物品质的目标。

鉴于学生历史知识相对贫乏,对司马迁所处时代、坎坷经历知之甚少。臧静老师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适度地进行了内容拓展。如课文仅用一两句话介绍司马迁的遭遇,臧老师借助媒体,适度补充了“李陵事件”“《报仁安书》”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切感受到司马迁忍常人无法忍受之痛苦,坚持写书的毅力。再如,在生死抉择之时,司马迁为什么选择屈辱地活着?臧老师补充了历史长河中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等事例,强调了司马迁的价值不仅仅是写了《史记》,更重要的是他对生命的思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由此,学生心目中的司马迁的人物形象更加形象、立体了。

课后,大家集中在会议室,就本节课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肯定臧老师的这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以文本语言为基点进行适度拓展,成为文本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体验,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研讨过程中,严校长肯定了臧老师的文学素养,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又提出了一条更为清晰的思路:写人文章的教学,就以人物的内心与外表为抓手。紧扣“悲愤交加”“人总是要死的……”一个词、一句话,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探究文中插图及“他尽力克制自己……”这句话,想象人物著书时的每一个动作。严校长的新思路带给了大家新的思考。长文如何短教?如何取舍,怎样整合,才能让课堂变得大气、洗炼?

一次研讨,一次提高。期待大家在新的思考中,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充满智慧挑战、充满成功喜悦的发展过程。

(撰稿/摄影:是霞凤 审核:刘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