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举行第八次教学研讨
发布时间:2017-12-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顾围

2017年12月12日,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举行第八次教学研讨。全体语文老师坐在六6班教室,全程观摩朱小燕老师执教《桥》一课。

《桥》是一篇小小说,讲的是一天黎明,一个村庄突遭洪水侵袭,100多人无路可逃,都疯了似的向一座木桥拥去,情况十分危急。而老汉——一位即将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却站在桥头沉着冷静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夺去了生命。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了表现力。朱老师勇于挑战自我,选择一篇课外的小小说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研讨课,实在让人佩服。

朱老师根据文本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上:通过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整个教学设计巧妙,教学思路清晰,内容层层递进,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教者语言极富感染力。这篇小说情节感人,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学中朱老师用深情的描述,智慧的引导,到位的点评,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把学生带入情境,所以学生无人游离课堂之外,个个投入其中。

二、读中感悟,读中入情。朱老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来品味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读书能力,通过让学生个别读、导读、分组读、齐读、想象读、带着理解读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读出山洪的咆哮,肆虐,读出老支书的光辉形象。读,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情境,走进人物内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三、在练笔中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堂小练笔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朱老师通过让学生重新设计小说的结尾来和原文结尾进行对比,欣赏小说结尾的悲壮之美,通过给老支书写颁奖词等练笔,来补充文本内容,深度挖掘文本的内涵,深化老支书的人物形象。这样的练笔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思维,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小的练笔中得到延伸和提升。

这次的教学研讨,架起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桥梁,让大家受益匪浅。

(撰稿/摄影:董小芳  审核:朱小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