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之美,打造灵动的语用学课堂
为了提升课题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5月18日第三节课“语用学视野下的熟语教学研究”课题组成员再次进行了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中,五年级的邓淑兰老师执教第十册练习2歇后语,教学中,她教态自然,娓娓道来。印象最深的一个环节是她临场发挥,想起了她不识字的奶奶。她讲给孩子听她的奶奶目不识丁,但说话的时候总喜欢用歇后语。奶奶的歇后语有些是广泛流传的,而有些呢,则仅是村里老少皆知的,因为那些就取材于周围的邻居。比如“吴国胜结婚——形势所逼”;“二癞子吃藕饼——净是肉”。邓老师将这些歇后语背后家长里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孩子们饶有兴趣。课上,邓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创作她们班约定俗成的歇后语。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老师请他们在歇后语后用简短的一段话加以注解。
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熟语这一语言形式的“语用”与自己的生活第一次如此紧密地关联在一起,把“静态”的历史流传用智慧表达出了“动态”之美,达成了教学中让熟语教学走向“真实语用”的初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撰稿:羊水娴 审核:顾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