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我校数学组在三楼观摩教师举行了校级研讨活动,大家一起学习并研讨了史超执教的《认识11-20各数》和常燕执教《可能性》。
史老师根据“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实践,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这一理念,仅仅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史老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常老师的课堂以“教”应该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的“会学”“乐学”服务为基础,不断以热情的鼓励,积极的引导,耐心的期待,客观的评价,把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在感受、猜测、思考、操作、交流与反思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善人格和认知结构。常老师在课堂中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发挥了学生学习中的主题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
两位老师用自己的魅力引导着孩子,也为数学组每位老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们也在其中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中成长。
(撰稿:钱春花 摄影:黄雅倩 审核:王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