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可视化,夯实基础增实效
11月21日上午第三节课,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在六(9)班教室欣赏学习宋爱芳老师执教的《钱学森》第一课时。课堂上,宋老师以她扎实的功底,坚持创新与效率并重,做到教改与学科特点、个人专长相结合,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成功地为大家展示了一节优质课,让大家受益匪浅,受到了一致好评。
《钱学森》这篇课文按照倒叙的写作手法,主要写了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冲破阻碍,一心归国,报效国家的事。作为第一课时,宋老师的目标定位很准,让训练可视化,充分体现了教者的主体意识。本堂课的亮点如下:
学法指导可视化。宋老师让孩子用已学的方法来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四字词语后,让孩子用这些词填入括号,再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填?引导孩子可以给词语分分类,这样就更容易填对。再如在指导孩子根据小标题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宋老师告诉孩子要抓住关键的信息,并示范给孩子听:“本文主要写了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事。”展开孩子的思维,让思维看得见,这是学法指导的最好方法。
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并作出恰当的评价。根据孩子的回答,宋老师或“可以”,或“恰当”,或“非常正确”;听到有孩子读课课通上的段意,宋老师告诉孩子:“借鉴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最佳的答案是自己的创造。”听到孩子概括小标题时,告诉孩子:“你们的答案不同,方向是一致的。”孩子在老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中,明白了答题的方向和最佳答案。
板书设计有新意。宋老师的小标题用词简洁凝练,一目了然地反映了文章的脉络和主要内容。这一板书,还巧妙地引出了倒叙的写作手法。
本学年来,六年级语文组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长性课堂,让学法指导可视化,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走高效之路。
(撰稿/摄影:朱小燕 审核:董小芳)